为什么同样念佛利益却相差悬殊?

阿弥陀佛三誓偈:

1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2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

3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无量寿经摄生三愿:

18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9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20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印光大师几条精要法语:

1.“法门不同”之文(总判通别二门)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若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2.“拣去自力”之文(劝修特别法门)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门”;仗“佛力”者,名“特别法门”。由兹,拣去自力,注重佛加,冀娑婆具足惑业之含识,现生同赴莲池。

3.“果觉因心”之文(法门不能相混)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良由“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于一代时教中,独为特别法门,其修因证果,不得以通途教义相绳。

4.“自谓弘法”之文(法门相混之错)

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之大小难易,以仗佛力之法门,硬引仗自力之法门,而欲评论,致有此失。使知佛力不可思议,不能以具缚凡夫修持之力相为平论,则凡一切疑惑不信之心,化为乌有。

善导大师《观经四贴疏》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彻悟大师法语:

【今以此念,念于西方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正当念时,西方依正,在我心中。而我此心,已在西方依正之内。如两镜交光,相含互照,此横遍十方之相也。若约竖穷三际,则念佛时,即见佛时,亦即成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亦即度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帝网珠光,难齐全体;南柯梦事,略类一斑。】

《往生论》五果门:

复有五种门,渐次成就五种功德,应知。何者五门?一者近门;二者大会众门;三者宅门;四者屋门;五者园林游戏地门。此五种门,初四种门成就入功德,第五门成就出功德。

入第一门者,以礼拜阿弥陀佛,为生彼国故,得生安乐世界:是名入第一门。

入第二门者,以赞叹阿弥陀佛,随顺名义称如来名,依如来光明智相修行故,得入大会众数:是名入第二门。

入第三门者,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修奢摩他寂静三昧行故,得入莲华藏世界:是名入第三门。

入第四门者,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修毗婆舍那故,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是名入第四门。

出第五门者,以大慈悲观察一切苦恼众生,示应化身,回入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以本愿力回向故:是名出第五门。

菩萨入四种门,自利行成就,应知。

菩萨出第五门,回向利益他行成就,应知。

菩萨如是修五念门行,自利利他,速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即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

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是不是乘佛力,是因地还是果地念佛?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学习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