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这一期内容,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觉林菩萨偈,它里面所蕴含的一切唯心造的义理,以及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一修行理念,是如何在大乘佛法当中,特别是在净土宗的实践当中融为一体的。这两个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概念。那我们就直接开始。
首先咱们来聊一聊就是一切唯心造。为什么说它是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理念的理体基础?一切唯心造,它其实是出自于觉林菩萨偈的最后一句:“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唯心造的心,指的可不是我们凡夫的这个妄想分别的心,对,而是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的清净法性心,也就是佛所证得的果地觉。
原来这里的心是清净法性心。那这个怎么就跟果地觉为因地心联系上了呢?因为果地觉为因地心,它的前提就是相信众生虽然在迷惑当中,但是他的这个心体跟佛是没有差别的。所以我们是可以把佛已经成就的果地的智慧直接拿过来,作为我们现在修行发心的依止,就不用再去向外去求了。
明白了。那为什么我们要以佛的圆满觉性为修行的发心,而不是用我们的烦恼心、分别心呢?一切唯心造,其实就点出了这个心的主导作用,他有不可思议的创造力。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要发起的是像佛一样的圆满觉悟的心,而不是用我们的烦恼心、分别心去造作。这样的话,才能让我们念佛成佛有一个决定性的因,这就是佛种从缘起。
原来是这样。“心如工画师”这个比喻,为什么说它揭示了凡圣同源、果因不二的道理?这个句子里面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意思是说,无论是凡夫还是佛,他的这个能造作的本心是没有差别的,都是这一颗心。只不过凡夫是用他的妄想心画出了六道轮回,而佛是用他的清净心画出了清净的佛国。所以说,觉和迷其实并不是说心有差别,而是心的状态不一样。
对。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让我们不再以妄想心为因,而是直接用佛的果地觉作为我们修行的起点。就像慈法法师说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是我们汉传佛教传播净土教法的一个口诀,就是现前把阿弥陀佛的果地觉当做我们念佛的一个起步,这就是高起点的顿超法门。
我还有一个问题: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理念,到底是怎么帮助我们打破自力修行的局限,从而彻底的转向他力的加持呢?有很多修行人,他都容易陷入一种“我修我证”的这样的一个执念当中。果地觉为因地心,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依托佛的果地功德来发起信心和愿力,而不是说完全靠自己的力量。
原来如此。那觉林菩萨偈里面的哪些说法,给我们靠佛力加持提供了理论支持呢?觉林菩萨偈里面说“诸法性如是”,就是说一切法,而它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自性,他都是由心所现。那这就为我们接受佛力加持提供了理论依据。你如果相信心能造万法,那你自然就会相信佛心所造的极乐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你念佛,其实就是用你的心去跟佛的果地觉相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名号即实相,称名即归命。这其实就是龙树菩萨所开示的易行道的精髓。
好,我们再来说一下“观法界性”。为什么他就是在现行当中直接运用果地觉?因观法界性,其实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见上的观察,它更是一个当下就要去实践的事情。果地觉为因地心,其实就是让你在每一个当下都要去抉择:你是要随着你的烦恼流转,还是要随顺佛的大愿?而不是说等到未来再去实现。所以关键就是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体会用佛的功德来指导我们当下的起心动念。没错,觉林菩萨偈就是让我们去观察一切外境,都是我们的心所显现的,这样你就不会再去执着那些虚幻的东西,而是安住在你的清净心体当中。现行总集自解脱,安心不在别处寻,就是你当下这一念回归到佛心,你就见到了实相。
那我们怎么从《华严经》和《妙法莲华经》的教理来证明,果地觉为因地心是有经典依据的呢?《华严经》里面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开示,就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果地觉为因地心,其实就是把这个理论真正的运用到你的修行实践当中。所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然后把这个信息落实到生活里。《妙法莲华经》里面说:“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这就直接点出了佛种不是从我们凡夫的妄想心来的,而是从佛的果地大愿缘起而生。觉林菩萨偈讲心造万法,这个心造万法和佛种从缘起其实是互相呼应的,就是你当下一念随顺佛果之心,这个才是真正的成佛之因。
我们最后再来说一下,觉林菩萨偈和果地觉为因地心,到底是怎么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圆融的,共同彰显了“即心即佛、即凡即圣”的大乘了义。其实净土的教法从头到尾,都离不开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个核心。觉林菩萨偈,他是从理论的高度来给你展开说这个道理;而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在净土的实践当中,把这个道理变成你自己的体验。这两者,一个是讲理论,一个是讲实践,一个是彰显这个法义,一个是历行。两者合起来,就构成了大乘佛法“即心即佛、即凡即圣”的圆满的教观体系。
我们今天聊了这么多关于觉林菩萨偈和果地觉为因地心之间的密切联系,从理论到实践,其实都是在帮助我们回归到当下一念清净的佛心。感谢大家的聆听,这期节目就到这里了,咱们下期再见,拜拜。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