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好乐奇特

文:净宗法师

最后这一段非常好。

所以,我们不要去好乐高深的、玄奥的、奇特的,当我们“願生彌陀净土、专称彌陀佛名”,应知已经往生决定了,

这就已经定下来了,是正定业了。你願生彌陀净土而专称彌陀佛名,往生大事已定。朋友,请你相信;仁者,请你相信。

信的内涵是信这个,

就“信”这件事情,你不相信,另外去找个信心说,“我信,信到我怎么心花怒放”。这个不相信,还有什么心花怒放啊,早就闭掉了。

“信”本来就是以客观的事实做为我们的信啊!

这很简单啊。什么叫“客观的事实”?你“願生彌陀净土,专称彌陀佛名”,就必定往生,这是个事实;如果不往生,则我不成佛。法藏比丘成佛了,是个事实了,那你信就信这个。所以,

不是我们用力、卖力去信,也不是我们用智慧去信,也不是用体會去信。

有的人就把这个“信”说歪了,你要这样地信啊,那样地信,要使力地信,要信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害人不浅,都讲得偏离了。

本来就很简单,这么一个事实,我们“願生彌陀净土,专称彌陀佛名”,就必定往生,信而不疑,这是事实。这不是要靠我们头脑,要读多少经书,开多大智慧,要多大体會,就很简单,事实作为我们的信心。

本来,客观事实的本身就是“信”,所以,每一部经开头就说“如是我闻”,

“如是”就是事实,是这样子的。

或是“我闻如是”,而“如是”的本身就是我们的信,如果还要去另外找一个“信”,或者以我们的体验当“信”,

“哎呀,我感觉到很感动了,我那一刻多么的幸福啊,我是多么的感动啊,我真的怎么怎么样”,把这个体验当信心了。

那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甚至南辕北辙了。

搞反掉了。因为凡夫的心都是生灭的,都不足以信,这叫作“非因计因”,妄计因果,蒸沙煮饭。

有的人很感动,感动得都可以在那里忘乎所以,非常感动了;而过一段时间,已经不念佛了。感动跑哪里去了呢?所以还是要老老实实念佛,我们这个法门不要好乐奇特,这是不容易的。只有一个人经过了一番人生的磨练,也经过了一番修行路上的所谓“寒窗之苦”,十年寒窗,他才會老实下来,不會去追求玄妙奇特的了,都已经老实心平静了。

所谓“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这四句话特别好,听到别人讲玄奇玄妙的,风景好,怎么好?“未到千般恨不消”啊。“我要开开悟就好了”,使劲,然后就是玄奇、玄妙、深奥,都要去弄一弄,禅啊,密啊都要弄一弄,绕了一大圈,“及至到来无别事”,还是念一句佛的好,平平淡淡的,没有什么,“庐山烟雨浙江潮”。

所谓大道至简,道不远人,真正的大道理、真理,是非常简单的。它不离开我们很远,没有玄妙,没有什么奇特,所以“平常心是道”“至人只是常”,这几句话大家都听说过,但是能够把它认可在心中,不玄奇,不追求玄奇,玄奥奇妙的,那还是不多。

“至人只是常”,我们都往往说某某人他有大神通、大本事,其实一个真正领悟了真理的人,他表现很平常的,没有什么奇异。因为在一切平常事当中,都是真理的显现,如果要表达奇异的话,就说明他的内心还不够平常,还没有领悟一切当下就是真理,他认为那样的奇特才是真理,那样的才显示我道行高,水平高。心没有平啊,没有平等,而且他會吸引跟他相应的那些人,“哦,这是怎么样”。所以,“至人只是常”,你根本就看不出来。

一花、一草、一叶,就能见到真理的景象,平平常常的。当然这种平平常常,和我们庸庸碌碌的平平常常又有所不一样,因为我们不甘于平常,我们庸庸碌碌的平常心里面,总是在追求那种崎岖,那种峥嵘,而不甘于这个平常。真正的至人,真正的老实念佛人,他的心非常的平静,一切都很平常,都甘于这一些,所以不要被别人骗了。

文字来源:师父【十八愿传承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