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杂得失“之文
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有大智慧,有大神通,其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稀得一二,千中稀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
(增广上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我们很多人念佛,你到底念哪一尊佛?“我都念!”你都念,就都没念到,念了一大堆,谁是救你的佛?不知道!这么多都是奶奶,谁是你的奶奶?不清楚。那你回家往哪里回呀?
他喊会喊:“奶奶、阿姨再见!”跟着自己的奶奶走了,他有一个真的、亲的奶奶。
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唯一的。所以,善导大师说一心专念;口业专称,意业专念,身业专拜;专复专!
无量寿经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善导大师《观经四贴疏》
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
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
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
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
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
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
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
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
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往生论》五念门
何等五念门?一者礼拜门;二者赞叹门;三者作愿门;四者观察门;五者回向门。
云何礼拜?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为生彼国意故。
云何赞叹?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云何作愿?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欲如实修行奢摩他故。
云何观察?智慧观察。正念观彼,欲如实修行毗婆舍那故。
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三种?一者观察彼佛国土庄严功德;二者观察阿弥陀佛庄严功德;三者观察彼诸菩萨庄严功德。
云何回向?不舍一切苦恼众生,心常作愿,回向为首,得成就大悲心故。
菩萨如是善知回向成就,即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何等三种?
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三者依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供养恭敬自身心故。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
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故。何等三种?
一者无染清净心,以不为自身求诸乐故;
二者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
三者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以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
是名三种随顺菩提门法满足,应知。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5599341,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