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的内涵

文:慈法法师《净土传承与誓愿》

所以这个易行的特质,就是通过南无。南无,就是接受无量光无量寿的修德的回施、万德的回施。接受这个回施,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若不是释迦文佛这样一个圆满的世尊来宣化这样的教法,这也的确是不易生信。

所以《阿弥陀经》讲:“佛告舍利弗,我于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这个法易行、难说。为什么难说呢?因为不是众生的亲证,只是给予。给予、接受,十分不易得。不易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在接受的过程中,往往有疑虑,后人有个评价说“难信易行”。

那我们转换一个位置,也要把这个净土教法,即阿弥陀佛的修德回施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只是接受就可以得到休息,狂心一歇,不满足、不具足的心休息下来,那我们性德的真实就会全部彰显出来。

所以净土教法中有一个特质的名言——全他即自、性修不二。弥陀的修德回施给我们,我们接受过来,就直接印契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这样一个性质,或者说法无自性这个性。所谓性修不二,阿弥陀佛证实了这样一个性修不二的事实,他把他所有的修德回施给一切众生,令一切迷失众生觉悟,令一切不足众生具足、不安乐众生安稳、痛苦众生解脱。

所以全他即自、性修不二,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教义,乃至说在后面我们会提得比较多的“果地觉因地心”这样一个纲领性的言说、直指的言说,这是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特别法门,近代的印光法师起的这个名字,十分美妙、精准。净土法门是个特别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各有自己的善巧,唯有净土特别,就是易行,接受就是了。

“南无”就是我接受的一个表达,皈依、接受。在其五种深义中,还有全体即是、承担、摄伏烦恼、消化一切众生现缘等内容。“南无”在密乘教法中有翻译,在我们显教中从来不翻译的。密乘的翻译是为了教授方便,它不流于文字,只是在传授真言的时候,把“南无”翻成五个层面的意思。因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证、息用者各与“南无”有认知,这五个次第的人,或者说五种道德意识,所认知的南无是不同的,所以有五种不同的翻译。那我们现在这个“南无阿弥陀佛”,最少是接受无量光、无量寿的圆满给予。

明悉法师:

好,莲友们,我们今天来看这一段,还是接着上次课讲这个易行。它的易行,关键在于接受佛的回施,来彰显我们本具的性德。这个接受就是通过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南无其实蕴含着无量义。

那在净土这个称念佛的功德,其实它最重要的一个缘起,就是我们直接接受佛的果地的功德这样一个平等的给予。这样一个法门的修行,它跟一切通途法门都不共,它是一个现成的佛果,你去用它,这样一个实践方法。

通途法门是你在自己的现量当中,去提升你的现量,提升你的境界,提升你的道德修为。净土它是,这位大施主他已经建立好了,他平等回施给我们,我们去与他相应,去随顺于佛的功德,所以这里面就分出了自力修行和仗佛力的易行道。

那在净土这个特别法门,它的修行的关键点在哪里呢?其实关键点在于对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你要能随顺、能接受。这个也是一个难点,也恰恰又是它的易行点。所谓的难点,就是因为佛不可思议的功德,我们是没有办法思维的,所谓不可思议就是用我们的思维是触及不到的。

那作为一个凡夫有情、九界众生,我们不能理解的东西,我们就不接受,这个是一种骄慢心其实,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心。就是只相信自己现量能看到的、能体会到的、能感知到的,所以现量之外的我们就不接受,它就造成了修行净土的一个难点。

那其实这个地方也是我们要去关注和要突破的地方,就是我们要相信佛语,相信佛的功德,十方诸佛共同赞叹的这样一个法门。

那在随顺于佛的功德这一点上来说,经典里有一句话叫作“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我们很多时候不接受的原因出在哪里呢?出在我们内心的骄慢、懈怠。这个骄慢,大家自己观察一下就知道了,你说我们骄不骄慢吧?

其实真正地在净土这样一个特别法门当中,印光大师他说过,说:“有一分恭敬则有一分受益,有十分恭敬则有十分受益”。其实我们久了,我们缺少这样一个恭敬的心,就是懈怠,骄慢、懈怠,它这样一个心会遮蔽你接受佛法、接受这个不可思议的法。

这个是要对法生起恭敬。那对法生起恭敬,我们就不会显得一种懈怠相。大家经常显现的是一种懈怠相,实际上就是我们于法缺少这种恭敬、接受的心,并不认为法这么的不可思议、珍贵、难得。

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如此的殊胜,那其实我们就很难接受。你很难接受,你就会用你自己的思维去琢磨,你越琢磨越接受不了,所以就不得其门而入。这是很可惜的,很可怜的!

我们一个学佛的佛子,其实大家学佛时间也不短了。但是实际上与法相不相应呢?我们反观一下自己。我们其实是很多时候那种骄慢心是很深的。有时候一些初学的菩萨们还有一份对法的恭敬心,久了,那种骄慢心就出来了,觉得自己资格老了,觉得自己学佛年头长了,但实际上与法相不相应?你真正对法有没有生起尊重?相应,这个是最重要的。

所以这个南无,它就是全体接受。净土这个法它没有什么别的高妙的东西,需要你悟一个什么理呀,你开悟啊,是什么呀,它实际上就是一个至诚、恭敬、随顺,就是南无的内涵。

那你如果能够在这个地方把我们生命交托出去。其实如果你是一个骄慢的人,你根本交托不了的,你就是自己、自己的业力,绷着自己的业力。

那这样一个南无,它是全体的交付,是你生命的一个皈依和依止,这地方容不得你自以为是,知道吗?菩萨们。

有时候我们觉得,法说久了,大家不当回事,这个其实是自己会受损的。就是我们对自身的法身慧命并没有尊重,那我们这个骄慢心就一直降伏不下来,就是懈怠,于法生懈怠。这一点,每次课基本上都要提。就是对学法这件事情,如果我们懈怠了,其实我们是最可怜、最可怜的、最可怜的众生!

因为只有佛法能够救我们。但是我们于这个最珍贵的因缘,我们内心疲厌、懈怠、不尊重。这个,你们想一想是不是?所以希望大家就是于这样一个学法的因缘,于净土这样一个殊胜的教法,这个地方要生起殷重心。那这个殷重心,实际上就是南无,就是接受,就是随顺,就是这里面讲的这样一个南无的内涵。

南无当然有很多义涵了,它表达的是皈依、接受、礼敬、全体的供养、承担、摄伏烦恼。其实烦恼当中表现最明显的就这个骄慢嘛,就是慢心。而且还有消化一切众生现缘等等内容。

实际上我们与法不相应,你什么现缘也消化不了,就是会把业力着实;与法相应,它一切现缘都会融入到这样一个弥陀愿海当中,融入到南无的这个心行中。南无,它是把你的生命融入到真相,融入到佛功德,而佛功德才能消融一切现缘、消融一切烦恼、消融一切对立。

经常我们自己看看我们能不能有能力处理自己的烦恼?有时候,一点儿小事都烦恼很久,烦恼好几天,实际上就是我们没有去南无于无量光寿,没有在这个点上认真地实践过。所以自我的那样一个掌控,自我的那个心的造作,自我的那样一个意识的不停,它停不下来,所以在这个地方就无法交托。

阿弥陀佛平等给了我们,但是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不接受,所以这也是众生可怜之处。

所以这块儿说到,其实一切众生接受就可以得以休息,狂心顿歇。如果我们这样一个骄慢的心你能够放下的话,我们愿意把生命交托于教法,愿意把生命交托于阿弥陀佛,那它这个狂心就会歇下来。

狂心歇下来,实际上就是我们对自我的抓取感、自我业力的执着、执着自己的业执着别人的业,这个心就能休息下来。

其实我们苦就苦在自我的这个心休息不下来,自我意识的这个心休息不下来就会很苦。自我意识,它在这个世间表现最明显的是啥?表现最明显的,实际上就是对情感的执着,对自我观念的执着,对自我感受的执着,对自己修得好不好的执着,对自己的亲情、事业这些等等的执着。

这些东西其实在净土这个教法,它是很简单的一种方式来处理它,就是全体交付于阿弥陀佛。那我们交不出去,我们对这个信仰,我们实际上没有一个不顾一切、全部投奔的那个心,就是豁不出去实际上。

疲疲厌厌的那种状态其实是蛮可怜的,真的是蛮可怜的。这样一个机会如果错过的话,在轮回当中,你就其实再等不到机会了。因为我们连净土如果都不能成就,你通途法门更别谈了,净土是最容易修的这么一法。

所以这个凡夫心很容易落到骄慢、懈怠、疲厌,落到这种心行中,那老修更要注意。所以佛门里有一句话叫“学佛如初,成佛有余”,就是你初心的时候,大家想一想,我们初心学佛的时候,是不是都是很虔诚的、很恭敬的、很珍惜法的,对听法的这样一个机会是很欢喜的。但久了,大家能保持这个心态吗?能有这样一个交付于法的这样一个南无吗?

就这样一个南无,它才能够全摄佛功德为自功德,你才有承担佛法的这个机会,全体承担,全体受用,才有这个机会。这就是南无的内涵。它净土这个教法,其实全在于说我们对所皈依的这个境,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要交托于阿弥陀佛。因为佛的功德已经成就了,他的果地功德已经圆满了,这是一个现成的缘起。

那你随顺于这个缘起,它自然就回归到生命的真相上来,因为他的功德就在彰显着法界的真相——实相功德。而且它是不用你去建构它,不用你去修它、你去完善它,它是已经现成的,只在于我们九界众生随顺这样一个法则去实践。

那这个在我们显教当中,南无他并没有翻译,在密乘当中其实有翻译。这个不翻译,它恰恰表达的是对法的尊重,翻译有它翻译的方便。其实在经典翻译当中,其实有一个……就是它的义涵很丰富的话,多义就不翻,南无是多义不翻。

它的义涵太丰富了,你翻译任何一个词都很难完全概括南无的内涵。把全体生命交付在这样一个因缘上,这实在是没法翻,他就直接就南无阿弥陀佛,我觉得这个是净土的关键所在。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在这里。

其实我们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而已,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对教法珍惜、对这样一个法的因缘尊重。如果缺乏尊重的话,其实就是经典里说的“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

我们很多时候学了这么久,觉得学不懂、学不明白、无法契入,问题不在外边、不在于外境,而在我们自心,不是说有一个什么技巧、方法。佛法其实并不讲,尤其净土这个教法,它并不讲技巧。一些修自力的法门,还比较谈怎么样的一个在技巧上的用心。

净土这个教法它不谈技巧,它就是一个生命的交托,其实这个地方师父反复提的就是接受。我觉得接受这块,光说接受还是很难知道怎么叫接受。其实我觉得这样一个,对应于经典就是“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这个要更容易去体会我们怎么样来接受这个教法。

我有时候,觉得这个其实并不是要求,要求你们要尊重,要求你们要恭敬,这不是要求,是这个法的设置如此,是对大家的这个因缘的尊重,才会说这些话,知道吗?不然,我们真的其实在浪费时间,你都已经在学了,你又不认真,又不尊重,那你不是浪费自己的时间吗?

其实我能要求你们听法之前要怎么样要怎么样,你们都是学佛很久的人了,但是大家其实知道了不愿意去做。实际上就是我们内心没有对法的尊重,没有对法的尊重,你其实听了也没有用,它就是那个不相应。所以,这块儿一定要注意。

不是说人怎么样,这个法就是这样的。我们常说“对事不对人”,不是说我们现在在这里说谁对谁错,而是这个法,你如果要想学这个法,想去实践这个教法,那就要在心行上依这个法去对照,有没有南无,有没有南无。

有时候人情这个东西其实很害人的。就是我们内心如果关注的是人情,我们就不太容易关注法;如果你内心关注的法,你就不会关注人情。这个其实都是怎么样南无,怎么样随顺,知道吗?但有时候实际上人近了,相处久了,这些东西都出来了。所以这个是修行的关键所在。

你看下面这段题目是“起步圆满,远离慢心”。实际上南无关键就是要把生命交托于教法,对教法有一种责任感、承担的心,对弥陀的功德全体承担,这就是南无的内涵。那其实这个起步就是圆满的。

这样一个心行,你南无阿弥陀佛,交付于这个教法,你的生命就是以这个为价值了,全体就是,那这个起步就是圆满的。它就是在运用这样一个法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