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果觉因心?(下文蓝色字体是一念添加的提示,供同修学习参考)
慈法法师答问(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于放光寺)
(缘起:2011年11月,一位在终南山修行的出家师父到放光寺,行法出关后,向法师请教究竟的皈依与发心,以及以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念佛方法。)
参学者:我想请师父给我说说发心和皈依。
参学者是出家师父,闭关念佛后,向慈法师请教发心和皈依。就是说,在闭关之后,才观察到之前的发心与皈依,是不真实的。借此,反观我们自己的发心与皈依。
师:你在这个地方看清楚了,知道我说这个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就有话可讲了。
放下成见。放下自以为是。真实不虚的发心准备好了吗?垢器、漏器、覆器是不受净法的。修学佛法,不是为了增加知见,而是真实不虚的解决自心的问题。
参学者:我需要真正的发心、真正的皈依、真正的成就。
通过闭关念佛,参学比丘观察到之前的发心与皈依是不真实的。憨山大师说的“心口不一总是闲”。
师:OK,这是个严肃问题,就是我们法身慧命的问题。无始以来我们就这么一个机会,错过了就误入歧途。若不错过,当真了,就得到不可思议的佛法利益。说“人生难得,佛法难闻”,是诚实言。以前哪个法师教你的我不知道,但有一点,你说“我发大心”,实际这个地方是以佛的果地觉为我们现在的心。
慈法师说法,始终不离“果觉因心”,万变不离其宗。明了这四个字,就明了弥陀愿,弥陀心,就明了“南无阿弥陀佛”。
你能不能知道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是什么?你给我讲一讲。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他成就了什么?说“阿弥陀佛,我要往生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念他什么?他是什么?为什么要念他?为什么要往生他的国土?
慈法师问: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是什么?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他成就了什么?念阿弥陀佛,念他什么?他是什么?为什么要念他?为什么要往生他的国土?
参学者:我心里想念阿弥陀佛,能够与阿弥陀佛心成为一个心、愿成为一个愿、行成为一个行,能够念到究竟清净……
师:我先不管你要干什么,你就告诉我:阿弥陀佛成就了,他的愿是什么?他主要的愿望是什么?感动你的愿望是什么?他的心是什么?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是什么?你若在这个地方有所明确,你就有个皈依的东西。这个地方要思维!若不思维我们往生什么地方?我们念的什么东西?我们依的什么愿?
参学者:四十八愿?
师:四十八愿太泛了,一句话?感动我的一句话,感动我的一个因缘。说我以佛愿为己愿,但啥是佛愿我不知道,四十八愿太多了。
感动我的一句话,感动我的一个因缘。这就是初心。这就是入道的因缘。这是“果地心”在作用。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即是此义。同修当追寻忆念曾感动你的一句佛言祖语,惑一个念头。这里是入道因缘。
参学者:阿弥陀佛说谁能老实念佛、一心念佛,到他临终时我来接他。就奔这个愿我来念佛的。
师:谁能老实念佛他临终来接谁,就因为这个愿望感动了,很好。作为佛果地觉来说,你认为这个果地觉圆满吗?谁念我的名字一直不休息,临命终时我去接他——你认为这个愿望圆满吗?你认为这个果地觉圆满吗?
你认为这个愿望圆满吗?你的知见如果安立在这个地方,你不会理解信受真实的圆满的果地觉教法。净土门内的诤纷,不是邪正的诤纷,而是不了义与无上了义的诤纷。
参学者:我以前多年听某某法师讲经,他说谛闲法师有一个弟子,没上过学,也不认识字。谛闲法师就给他六个字,让他老实念佛。结果他老实念佛三年就站着往生了。我修阿弥陀佛,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
你认为这个果地觉圆满吗?
我们追问过自己信受的法吗?
师:先不谈你,还说阿弥陀佛。你说阿弥陀佛这个愿望究竟不究竟、圆满不圆满?就是你念我名号,临终了我来接你往生我的国土——这个心是不是佛心?你如实地说!
参学者:是佛心。
师:是佛心,是究竟佛心还是方便佛心?
参学者:我觉得应该是个方便。
师:方便是顺应众生说,对吗?
参学者:应该是这样。
师:顺应众生说就不究竟,他是导引众生回向究竟。你要回向不了究竟,你不得真正安乐,你念佛不真正安乐!
念佛不安心,不得真正安乐的是绝大多数人,但是,很少有人去追问原因,也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问题,需要去解决——真是堪忍。这正是提倡“南无念佛”的目的。是“现受无比乐,后生清净土”平等的修法,而不是纠缠在往生上等死。
参学者:是这样的。
师:你总在飘忽不定中,你总有不确定性!你一次一次念佛,就是奔着某某法师这个讲法来了,你奔着这个铁匠的方法来了,那你就到了,也没问题。但你现在心里不能如实地称念每一句,在究竟意义上称念每一句阿弥陀佛?
如实念佛,究竟意义上称念,就是“南无念佛”。不南无,虽然念佛,但总在飘怱不定中,总有期待,总有不确定性,所以心不安。
为什么我说你这个皈依处呢?皈依可以皈依了义教,也可以皈依不了义教,皈依究竟与皈依方便。皈依方便的人不得究竟安乐,因为他只是引导趣向于究竟,所以这不是果地觉为因地心。你现在对佛的果地觉没有认识,你只是说在对佛的方便。就是顺应众生说上,你有方便,但对佛证实的真正心地是什么你没有了解。
虽然你认可果觉因心,接受南无念佛的教法或者知见,但你能确定,你的行持与知见是相应的吗?也就是说,你的知见是你的皈依处安心处吗?这里,需要审视,最好和师父有个交流。
参学者:我想了解,师父。
师:OK!净土法门的传承从历代,从释迦文佛传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在贤劫人寿一百岁的时代,在我们这个世界留下这样一个教法,在这么短寿的时间留下这样一个教法的目的,是让我们得到极大方便!是活着安心,撒手自在!这是一定的。所以历代祖师都传播这样一个信息:以弥陀的果地觉为我们现在的因地心,是果地教言。一生成办,横断生死,闭塞恶道,通达善趣,一生成就——认识于此,这个传承就没有断过,没有断过就是果地觉为因地心。
你现在还要跟我说果地觉是什么?把果地觉搞明白了,你的皈依也就明白了,发心也就明白了。果地觉究竟是什么?究竟的果地觉,我不说方便果地觉。方便果地觉是引导方便,是众生心理需求,像三辈九品都是众生的需要。阿弥陀佛接纳十方、普照十方,阿弥陀佛的究竟果地觉是什么?你要思维,你要观察,你接触过没有?
这是头等大事!
明白果地觉,皈依和发心是法尔自然的。但凡在众生心的一切作意,都是自力,包括皈依和发心。“闻名欲往生”,“自然之所牵”即是此义。止息思量,唯一念佛就是如是行持。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说以殊胜教言结果为方便,入殊胜教言,而成就殊胜教言的结果,这是因真果真。
以上这段开示,是果觉因心的入处。无与伦比的殊胜教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归命弥陀)”,结果是“南无阿弥陀佛(无佛无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无上的方便,入“南无阿弥陀佛”的殊胜教言,而成就殊胜教言的结果“南无阿弥陀佛”。我一直告诉大家,教理、行持、果报,都是这句名号,就是果觉因心的行法,我有时叫“南无念佛”,有时叫“三昩行者”。
依教印心——你依不了义教也可以印你的心,你依了义教也可以印你的心。了义教究竟安乐,现下就安乐;不了义教,你不到了义的如实之处你就不得安稳,你心不踏实,你不能真正踏实,你念佛时候还可以,你不念佛时候就慌张,你清晰时候可以,你不清晰时候你就迷失!真正的念佛人,清晰不清晰,一切时处他是坦荡如实的。为什么?他真正在阿弥陀佛无碍光明下,他融入了这种光明,他了解了一切就是明乐之法,一切皆是明乐之现、法性之显,他不再迷失了。
“你念佛时候还可以,你不念佛时候就慌张,你清晰时候可以,你不清晰时候你就迷失!真正的念佛人,清晰不清晰,一切时处他是坦荡如实的。”这里慈法师把念佛人分为安心和不安心两种。说实在的,即使是这样不安心的念佛人,也很少很少。南无即真念佛人,不南无无异外道。
净土教法很特定!历代祖师传承都没有离开果地觉为因地心。
果地觉是畅佛的果地觉,畅佛心胸,不是畅我们业力凡夫的心。畅凡夫心——你用凡夫心念佛也可以,那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慢慢来,完全可以,没问题。但这个因地修法与果地教的教法有一定距离。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只要在次第,就不是“果觉因心”,不能当下得大总持大安心。随着慈法师继续往前走……
参学者:师父,我想说一句,果地觉就是立地成佛。
师:立地成佛?阿弥陀佛这个果地觉是什么觉?立地成佛没问题,任何了义教都是立地成佛。
参学者:全部放下,一心念佛,是不是果地觉?
师:放下不是一句话,你放下的理由是什么?
参学者:放下的理由就是念佛成佛?
师:念佛成佛没问题,你能不能念佛成佛于当下?
书本上或者听来的知见就是这个样子!
参学者:师父,允许弟子大胆说一句,我用赤诚念佛和成佛的心,有几次在念的时候确实很清净,根本不存在什么!
“用赤诚念佛和成佛的心”?“我发的就是要成佛的愿”,是这样子的吗?
师:我相信,这都没问题。但你依的还不是果地觉,你依的是什么?你依的是你念佛清净。
参学者:我发的就是要成佛的愿。今生来到娑婆世界,遇到这个法门,这个愿力支持了我念佛,我就是这样来修的。要不这样,可能一个礼拜我也坚持不下去。
师:能听得懂。三个方面:一个说自己的修持,一个说修法,一个在说阿弥陀佛。现在我们把这三个东西看清楚,先分开说,再合到一起说。你的修行我先放一边,方法我也放一边,我先说阿弥陀佛,我们一定要先说阿弥陀佛!为什么?释迦文佛怎么把这个教法传过来的?就是乘借阿弥陀佛威神功德与愿力,来这个世界说这个法门。他这个愿力是普摄一切众生的!不管是九法界哪一类众生,是普利的,平等普利,平等普摄。“
释迦文佛怎么把这个教法传过来的?就是乘借阿弥陀佛威神功德与愿力,来这个世界说这个法门”: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你说我只要老实念佛、一心念佛,我临终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定能接我——这是方便教还是究竟教?你说是方便,这是教的问题,我们把它拨开。他的究竟教是什么?实际皈依是皈依究竟教,你就得安乐。修行没问题,修行我们先放一边,教法也放一边,只说阿弥陀佛的究竟愿望是什么?阿弥陀佛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平等摄化一切众生,这是他的心愿,这是他的愿望,这是他的心,对吗?假使这是他的心,我们能不能用这个心来念佛?
把教理放一边,把修行放一边,我们只追寻弥陀的愿是什么?弥陀的心是什么?这里清晰了,发心与皈依法尔自然。慎答这个“能”,此处不可了草,随文入观,了知弥陀心,即随弥陀愿。此心安处是吾家。理路清晰了,就停下来,在此处入果地门。
参学者:能!
师:OK!用这个心,这个法就行了,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为因地心!
参学者:阿弥陀佛!
师: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为因地心。
参学者:(边礼拜边低声念)依阿弥陀佛的愿来念佛,依阿弥陀佛的愿来念佛……
师:对,很好!这个发心有理念了,原来就是我们把佛心当成自心了,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是皈依处。这一点讲了,皈依处,这也是发心处。我们现在举心动念就以照十方国无所障碍的心来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自利利他,不离生死,出离生死。OK!不再求死也不再求生了。
参学者:明白了。(低声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师:善哉!很好!我们在这个地方看清楚。
参学者:(边礼拜边低声念)依阿弥陀佛的愿来念佛……
师:好,菩萨。我们把皈依、发心、念佛方法都讲了,下面不再计较于生死之事了,只说是不是以佛心来作因地心了、以佛心来念佛了、以佛心来做人了。
“我们把皈依、发心、念佛方法都讲了”。复述慈法师讲的:皈依、发心、念佛的方法。如何以佛心念佛?
如何以佛心做人?如何以佛心来在一切世间得方便?
参学者:是,师父!
师:我们在以后念佛中,九十日也好,尽形寿也好,尽未来际也好,就以佛心来念佛,以佛心来在一切世间得方便。阿弥陀佛,皈依、发心、修行、结果,清晰明了!
参学者:是!(礼拜)
师:其他东西不管,谁讲的我们不管,只把这个传承拿下了。皈依的是佛的愿望,皈依的是佛的果地觉,这就是我的发心,我就依这个发心去修持,我心中就没有疑虑了,就没有徘徊的东西了,这路子很清晰了!
参学者:是,师父。我早见师父可能就早好了。
师:没有早晚。传承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教法:明确、彻底、没有障碍。很好,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