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因大病改禅归净土的心路历程

以下文字是ai总结:

蕅益大师(1599—1655),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早年以禅宗见地自许,轻视净土法门,认为持名念佛是”曲为中下”根机者所修。然而,他在四十多岁时经历了一场大病,这场病痛彻底改变了他的修行方向,使他从禅宗转向净土宗,并最终成为净土法门的重要弘扬者。

一、早年自负禅宗,轻视净土

蕅益大师24岁出家,25岁开悟,禅修功夫深厚,曾豪言:“旭出家时,宗乘自负,藐视教典,妄谓持名曲为中下。” 他认为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净土念佛只是方便法门,适合根机较浅者。

二、大病中的绝望与醒悟

四十多岁时,蕅益大师罹患重病,痛苦至极,七日七夜不能坐、不能卧,甚至无法饮食,医药无效。他在极度痛苦中意识到,自己平生的禅定功夫和文字般若在生死关头毫无用处,无法真正解脱烦恼。他形容当时的感受:“身经九死浑亡力”,唯有“痛哭称佛菩萨名字,求生净土”。

三、彻底归命弥陀,通身靠倒

在病苦的逼迫下,他深刻体会到“自力难成,佛力可依”,于是发愿:“从今以后,对净土法门,宝此一行,万牛莫挽。” 他彻底放下禅宗的”自力”观念,转而完全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决心专修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四、病后精进念佛,著作《弥陀要解》

病愈后,蕅益大师更加坚定地修持净土法门,并著《弥陀要解》,系统阐释净土教理,强调“信愿持名”为往生关键。他在病中及晚年所写的诗偈,如“孤明六字全提出,百兽群中师子音”,表达了他对念佛的至诚信心。

五、临终往生,印证净土信念

蕅益大师晚年仍受病苦折磨,但始终不退念佛之心。他在临终前趺坐合掌,向西举手而逝,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净土法门的坚定信仰。

总结

蕅益大师的这场大病,使他从禅宗的”自力修行”彻底转向净土的”他力救度”,成为他修行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的经历也启示后人:在生死关头,唯有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才能真正超越业障,往生净土。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5599341,进群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