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凡夫行佛陀的事业

文:慈法法师

我们看到了这里面世尊讲到智慧的观察、慈悲的运用、方便的生起,那么安清净心、乐清净心就是欲令一切众生生大菩提摄化众生往生彼国,摄化众生往生彼国,摄取众生往生彼国,你看这完全是佛事,完全是佛陀的事,当然我们作为一个念佛的人,要做佛陀的事业,那果地觉为因地心,这可不是小可的事情。

但我们在平时再回头看一看呢,许多不依教典、不依教法来修持的念佛人,往往念佛是为自求的——为自己的功夫,为自己的名利,为自己的烦恼,为自己解脱,在念佛,在用功,没有说是为了利益众生,安乐众生,拔众生苦而用功的,我们就走了一个特别大的这样的一个弯路,就是把无上的教法变成了一个声闻自利的教法,或者说实践功夫的教法了。那么这样,很长时间的熏修,往往不得其妙用,没有对称的效果,我们就可以观察。因为什么呢?没有依教奉行,没有依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来修佛陀所行的教法。那你说我们是凡夫,对,我们是念佛的凡夫,不要忘了我们是要把果地觉用在我们这个凡夫心中,让这个凡夫心与佛心相应的这样一个行为者,我们这个凡夫不是小看的凡夫,因为是念佛而起到一个不可思议的作用,这样一个凡夫,那不念佛,不念佛大家都是一样的凡夫,具足烦恼妄想业习。但一旦念佛,运用佛心将作自心,以佛愿将作自愿,那我们的生命就会发出一个不可思议的这种作用与光芒。

昙鸾法师在他的著作中,《往生论注》中举例子,就像我们无量劫以来累积、累积、累积很多业,这些业就像柴火棒子一样,很坚固啊,一垛一垛地放在那儿,没有问题,现在我们拿佛陀的智慧之火,把它点燃起来,从业力的最深处把它点燃起来。你有多少业吧,业越大,火炬光明就越炽盛,不怕你的业大啊!那我们可以做实验下去,你天天就积累木石,积累柴棒子,就积累积累积累,说这都是我的烦恼业习,积累积累,最后我们用火把它点着,看它会是什么样子,那你的业越多,它这个火光就越大。那我们无始以来就是这样不断地在积攒着业、烦恼,积攒着这些东西。今天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现行的智慧的点燃,我们要把它点燃起来,让生命发挥它真正的、它最本质的作用,让它生起这个作用。那就是我们念佛人,自己对自己生命价值的一个真正的念佛的启发的认知。

那我们把这个大乘教言,它就起到了一个大乘的作用,那么不为自求超越了自我,生起了这种清净平等的智慧,饶益那些还尚在没有念佛的人、没有忆佛的人、没有随顺佛愿的人们,让他们离苦得乐,祈祷他们离苦得乐,摄化、影响他们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我们就将佛愿为己愿,将佛心为现前之用。那我们这样呢,自己说自己是个念佛人,依教奉行的一个念佛人,我们是当之无愧的。我们依着佛陀的教言,依着历代善知识们的善指导,如法地指导我们这样去念佛,去实践,我们会得到这样不可思议的念佛的利益。这个利益呢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那个假设呢、想象呢是没法对称的。但你要是按照原来我们那种声闻心、世俗心去修行,为自己去修行,就会把自己走得很窄,会走得很烦恼,很沉重,甚至会丧失对佛法的信心等。因为什么呢?与法不相应故。没有真正地按照历代传承的这种教法的相续去实践,没有依教奉行,而是依照着不对称的法则去作为,那么对称的结果也必然会现前。这一点呢,我们在这个远离三种违菩提门,随顺三种菩提心得到的这个法的满足与成就呢,实在是以佛愿为己愿、以佛果为自己心地的现前大用,以这样一个法作为缘起的这样一个现行的解脱者、现行具足智慧者、现行运用慈悲者、现行有乐众生、乐世间法则的守护者。所谓的现行,就是我们每一个当下。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主动学法、实践佛法的机会,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机会。我们不说以后如何,我们也不说以前如何,我们就说现行你是念佛还不是念佛?

念佛应该如何念佛?直指当下之大用,脱离了我们过去业力的纠结与未来的期盼,直指当下达成现行事实。这是极大的修行、学习与运用实践佛法的方便,方便所在。这个呢人人都可以用得上。我们不需要背着过去的包袱、好坏、善恶、是非,我们不需要未来又如何如何,我们只是要把当下全体地处理清晰,运用得得当、明确,那你再看过去、过去的业,了然超越。那你虽然还有习惯,你慢慢解决,因为你已经有方法了。我们也可以展示未来。何以故呢?你心已经清晰、明亮、无染,可以把未来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为什么呢?你已经在现行清净圆满无碍的这种实践中体会到它的作用,它可以延续到未来。

这个呢在这个三种违菩提门中,我们避开了为自身求安乐,离开了无利众生的心、不拔众生受苦的心,那我们远离了这种违菩提门的这种作为,那我们的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呢,就会指导我们现行心,令自心忆佛念佛,以佛智慧达成自己的现行运用智慧,以佛慈悲达成自己现行的慈悲,以佛方便达成我们现行的作为方便——这就是忆佛念佛不可思议的作用所在,这地方没什么玄妙与高尚,只是平实如实、周边如实的一个教法。那我们诸位念佛者应该了解到这一个教法,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呢,可以一点一滴地去实践,还是说不要求全责备。关键问题是你接受没有接受这个释迦文佛说的这个《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等经典所聚集的这个天亲菩萨这样一个论著——《往生论》所指导的法则。我们严格地按照这个法则去实践,我们一定会达成与佛相应的身口意业力的事实。这个清净心——无染清净心、安清净心、乐清净心,会在我们生命的现行中成熟地表现出来。这个教法我们看它的来源,是依《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样一个经典的实际内容,天亲菩萨这个千部论主,在他成熟的心智中用这样简短的文字把这个教法的实践模式、实践的次序、实践的法则都传达给我们了。我们只要依教奉行,依教去实践,一定会达成念佛利益的事实。那么这个清净的传承到我们这个地方了,我们能去依教地去实践,而不是去依照着妄想,或者说一些不相应的说法中去实践,那我们这样就会走一个直指的这样一个现行解脱、现行智慧、现行方便的这样一个光明的、灿烂的人生的一个实践方法,令我们的身心呢,得到应有的自主、自在、自力、自行,得到法的满足。

人一旦法有满足,我们那种沉沦与迷失呢,就在我们身边就悄悄地就避开了,就我们不用针对我们某个习惯、某个业力、或者过去能原谅、不能原谅自己的作为等等这些积累,我们不需要顾忌它,只是我们在现行中忆佛念佛,这样作为了它才是真诚的,才是负责任的,才是有意义的。我们无端去回忆他人的业力、自己的业力的积累,造成了心里的心理负担,造成了我们心理的障碍与作为的障碍。那我们念佛呢,再去念佛,先产生障碍,再去念佛,实在是我们自己画蛇添足,多此一举。我们就直接用我们的心来念佛,印契我们本净的心、本具的心、法性的心,回归到我们最真实的那个状态上来——那就是佛陀的唯一的愿望,欲使一切众生圆满无上菩提,这是诸佛出世唯一所依的情怀。要不然他们出世干什么呢?

所以我们读过很多大乘教典,都读到了这一点,说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开示悟入……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入清净道业这一个事,就这么一个事,我们为什么不了解佛这一个事呢?佛现在通过这一个事,来回施给我们这一个事的真实作用,让我们达成这样一个事实,就是畅佛本怀的事实。我们真正是佛子了,是念佛者了。那时候你说你是个佛教徒,你在任何人面前——父母面前、亲人面前、天地之间、龙天护法之间,乃至说我们未来也好,现在也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面前,你都当之无愧。要不然我们念自己的业、念他人的业、念共业、交织业,先把自己压得出不来气,然后再去念佛。说哎呀,我很可怜啊,我念佛,给我一点点功德吧,给我一点点相应吧,去哀求,是吗?那能相应吗?不能彻底相应,点滴利益很快又消失了。因为啥?你的业力是根,佛法是次要的了。我们要用佛法是根,佛心是根,本净是根,无上菩提心是根,我们去念佛忆佛,那我们这个根、因种子真,那结果呢必然是纯正的,是真切的,是相应的。这一点我们不求快不求慢,要求准确,把这个教法思维清晰,认知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