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念业和念佛的对比

因为凡夫的现行,他有一个,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割裂的问题了——我、他。哎呀,这个割裂意识很厉害,我们的习惯。我们把现行不妨从两个方向去来安排它,我们尝试着去玩这种游戏呗。这是一个,这是一个,都是现行,我们来做两种现行。现在我们这个现行中很复杂啊,往往我们不知道这里面呢就是有共业、有自业、有他业、有交织业,他是由这么多业力组成的。往往一个人一喊口号,大家都群情激奋地都站起来喊起来了,实际这是共业、还是交织业、还是自业,还是他业力呢?我们经常会发生这种,就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集体效应,有自、他、共、交织业。往往我们这个,我们一个人在这里面生存,我们的意识在这个里面表达呢,就被这个自、他、共交织在一起了,你根本就分不清楚哪个是你的业,哪个是他的业。这个业,我们称这个业,那都要回到这个地方来了,就是所谓的凡夫业,这个凡夫就有自、他、共、交织的作用。

我们这个现行中,往往会体现这么多复杂的东西。要单一呢,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业力跟任何人都不相干,那太好处理了。很多人说:“喔,到一个闭关房啊、般舟道啊、或者回到自己的卧室里啊,门一关,哎,一个人,闭上眼睛,可以想干啥干啥了。”是不是那样子呢?还不是,他一闭上眼睛一关上门,一看是自己,结果就想很多人、很多事。你看,在一个小屋里还不是一个人,还是很多事情很多业都交织在一起了。好不容易搞了自己一个空间,结果还不是,因为啥?还有交织业,还有他业,他还会有这样的相续。

那我们在凡夫的行为中,实际是很复杂的,十分地复杂,十分地复杂。所以我们一般的在这个作为上,这种把持性就特别地差。那我们看我们这个忆佛念佛呢,它就变得十分地简单,十分地简单了。一个是十分地复杂,一个是十分地简单。这个业力的交织啊,自他共业交织在一起,我们往往不能自制、不能自主,你这个自主力没有。因为啥?他这个纠结得太多了,你不能自主。这个地方往往是明了的,你只要念佛,你马上知道:哦,我在念佛。很简捷,就是可以自主地去做、主动地去做。这个呢是很难自主的,是不自主的,那个是很明了的。

我们可以观察、对比。那这都是一念,这都是一念。但是凡夫这一念,是分别、对立的,这个(念佛)是完整的;这个地方(凡夫的一念)是复杂混乱的,这个地方(念佛)一定是清晰简洁的。你所有的——就从念佛这个角度看,它就喜悦、简单、明亮、自在;这个地方(凡夫一念)被动、对立、割裂,这个(凡夫一念)割裂的意识特别强。

这个呢(念佛)完整性特别强。念佛呢,因为这一念中含有十法界。我们这一念中,割裂得再厉害,也是一法界显九法界就冥了,就消失了,就是我们的一个固执的知见、固执的业力、固执的感受,就建立在一个一显九冥的过程,这个(念佛)是一显全明了,这样一个一真皆真的一个事实。这个呢一运用就复杂了,一显——一个显示出来,九个就黑暗了——九冥,一显九冥;那个一真皆真。我们运用的哪一个现行的哪一个一念呢?我们的这种力、这种力用,或者说趣向,趣向是哪个方向呢?自己我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心里,那念佛人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的趣向呢,它趣向于简单啊、完整啊、清净啊、休息呀、无为啊、一真皆真啊、明了啊、自主啊。那么这个方向(凡夫一念)呢,一定是割裂啊、复杂啊、对待啊,一个东西一坚固,其它的都被遮盖了等等,这样一个被动的、不自主的状态。就是说它的趣向、或者说力用。

这都是一个现行,或者说都是这一念,它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那就是我们是念佛,还是去念九界的这种自他共交织的业?还是念佛的这种平等清净随顺法性的这种展示,回归以有为为无为方便,得以自主。这个是有为,有为相续,一显九冥、固执己见、割裂现实、分别对待。这都是一念。

大家可以去思维自己的心理。因为这个现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随时随地都会感触得到、运用得到的一个状态。那我们现在不要去评价别人是非啊什么的,管管自己呗,看自己在干什么。

可以做一个心理、心理状态的意识对比。那你说我可以不可以这样做呢?可以,这样做一做,看看是什么样一个觉受,混乱、割裂、不能自主、烦恼重重;这个地方(念佛)呢,清晰、简单、自在、安立、自主、慈悲、调理,完全都出来了。同样这一个现行,我们现前这一念,一动、一用这样子。大家给我谈的一念或者现行说那个紧张,都是来自于这个(凡夫)一念。那我们要是回到这个一念(念佛),这一念完整就一真皆真,一完整皆完整,一休息皆休息,因为你心地回到休息,你在休息的真实上体会到法性的载负,那么一切都会被你载负的力所烘托出来。

这一点大家可以去观察,当然可以提问题。最主要的,我这一节课专门多安排了十分钟,希望大家就这个问题上多提一提,因为这个问题出现最多。这个是交织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一念、这一念的趣向问题。你看我们举心动念举心动念举心动念这一念,这个作为现行这一念一念是最多的,所以希望大家在这个地方可以多提多说,因为下去基本上谈这个话题是最多的。好,大家可以提一提,说一说。因为这个提出来,尤其是我们撞击过,从你自己现业中撞击过,再来讲解就方便,就容易触动我们灵魂深处的一些死角,我们把这些死角给激活就好了。

问:师父可不可以讲讲这一念和果地觉与因地心的关系?

师:好!这叫现行十法界了,还讲现行。啊,还就是画图了。那这个一真、菩萨、声闻、独觉,——这样坐不下,干脆这样:人、天、修罗、地狱、恶鬼、畜生,这样三恶道、三善道、四圣道。

那这个现前是这样子的,这是十法界秉然,这是十法界现行。为什么我们讲九法界现行呢?实际最主要的是希望大家有一个,就是九界同归的那样一个感受。那你要把一真法界、佛法界,它肯定是含摄九法界的,这个是绝对没问题的。就像我们站在大地上,那么再深的土地、再肮脏的土地,它是聚集了这样一个完整性,那么这个世界的法界,它聚集了这个完整性。佛亲证这个一真法界,他亲证一真法界是一显九明啊,他这个一旦证实了这个一真法界,其他九界都是明显的,都是明了的;我们在这九个法界的这种有情是一显九冥,它是反过去的。

为什么说九法界同归呢?在这里面不要纠结这里,因为这里面内容是极为广大与浩瀚的,这个地方假设说是广法,那就是真是很广,极为地广大。这个说略呢,极为地简略,十分地简单。广略。因为这里面是十分地繁荣的,这里面十分地简单。那我们现在呢要是想去碰触说,在现行这一念中怎么了解他们的互动的关系呢?这就是一个,我们要真念佛,一显九明,你一念佛,九界都被照亮了;那我们要在九界中纠结呢?其他法界,一个法界中纠结,所有的都暗冥了,就看不见,感知不到了,就会住在一个死角中,所以一显九冥。

那我们念佛呢就是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九界同样地彰显、明确,得以同等的利益,说一真皆真,如实照了觉知。实际说这个一真呢,它彻底了解了这十法界之一如、一如的法性,就是无自性性。它了解了这样一个,佛陀亲证了这样一个十法界一如之真实。我们要是没有念佛、忆佛、随顺佛力的这样一个,我们没有办法回到这个无自性性的事实上来,我们只能运用一显九冥的这样一个业相。或在三恶道中徘徊,三善道中徘徊,或者说三圣道中徘徊。

那个在六道呢,这是轮回,我说这个九界是徘徊。为啥徘徊呢?它不究竟,不究竟。我们知道多有菩萨已于无量劫行持这个菩萨法,但未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要往生极乐世界,以期一生完成无上菩提。无量劫的修持,他要是不念佛忆佛,他也只能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去不断地六度万行,行诸波罗蜜,或者三十波罗蜜,十波罗蜜,内波罗蜜、外波罗蜜、甚深波罗蜜,去实践这种这样菩萨的行地。那他没有回归一真的这样广大的事实,所以说他以行愿作为方便,就是愿果为方便,声闻以寂静为方便,独觉以十二因缘为自觉觉悟方便,人天修罗各有斗争、放逸、徘徊为方便,三恶道以愚痴、饥饿、刑罚为方便。说三途也有它的方便,所谓的方便就是它的业向的作为。那在佛菩萨眼里呢,或者说在诸佛如来眼中呢,或者说他们的觉知、果德中呢,这都是照了觉知九界如幻,无自性。无自性故,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说九界依有为而立,一真呢以无为安立。这个(一真法界)它是以无为安立的这个,这个(九界)是以有为而立的,它所表啊,有为法与无为法中,这是对比而言。

要是我们以十法界的现行法界来观,作十法界的现行观,那也是念佛,没问题的,这个没问题。以前我说只讲九法界现行,希望大家了解自己的秉性,各有回归方便。因为念佛是平等的,九界在佛这个地方是平等的,所以他有平等的回施,他对九界的无自性性的观察,亲证是了了觉知的,不管你是在恶道中、在善道中、在觉悟道中,你都是了无所得,一切法如幻,无有实质。那你看这个,哎哟有人说要是这些善法无实质,那我们不需要做善,那你不做善你做什么?你做恶吗?你说这个声闻法、菩萨法这没啥意思了,那我不做了。不做了,你做什么呢?实际说这个善恶、凡圣我们还都有择取,但是一真的回归是究竟回归,是必然之回归,这个必然与不必然的东西呢,这个地方所以说是徘徊,认为在这里面呢,就是有进退的意识。那佛力住持,阿鞞跋致;你要是依业力住持呢,它肯定是徘徊的。

有一亿菩萨因不闻此法而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寿经》佛有讲,干什么呢?就明确地告诉我们,九界虽是入菩萨地,若不回向于佛力住持,假以因缘,亦必退转。那你说我就是八地以上菩萨了,那另外一说,那少之又少了。那我们就知道他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一定还是缘佛。我们很多人都读过《华严经》,《华严经》有个回向品中讲,说:乃至从登地菩萨一直到等觉菩萨,皆以念佛力故,念佛名号故,远离戏论,成就无上菩提。

有一年我们在一个北方的寺庙专门把那个回向品做了一个学习。回向品一开章就这么讲的,一切菩萨摩诃萨以佛名号功德故,远离诸戏论,佛力住持,增上进趣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他这个呢就你再大的菩萨,你再大你也要回归一真,所以极乐世界次于泥洹,接引众生成就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