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依善导而不直接依蕅益印光

宗杰法师文

问:

有莲友问:净土宗有十三代祖师,为什么要依善导和尚的?像蕅益大师、近代的印光大师也是净土宗祖师,可不可以听他们的教导?那些开示我们都在看,怎么办呢?

答:

一、净祖谱系,推举而成

这涉及一个历史因缘,中国净土宗的十三代祖师都是后人推举的,从志磐的《佛祖统纪》和宗晓的《乐邦文类》推举出七祖,到印光大师的时候已经推举了十二祖,印光大师往生之后,门人弟子把他推举为十三祖,这就形成了净土宗十三祖。

二、蕅益印光,推崇原因

大家接触较多的,应该是印光大师和蕅益大师。当然现在接触善导和尚也比较多,这是因为最近一二十年,通过我们不断地弘扬才接触,以前大家只知道二祖善导这个人名。

(一)德高时,推崇印祖

很多人推崇印光大师因为时代离我们比较近。我在温州见过一个居士,年纪很大了,她年轻的时候见过周孟由,周孟由是印光大师的第一个皈依弟子,印光大师有很多皈依弟子,到现在皈依弟子后面的再传弟子还活着。

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化身,大家都非常推崇印光大师。我也多次朝礼灵岩山寺,包括塔院。

(二)推崇蕅益,原因有二

大家推崇蕅益大师,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弥陀要解》比较容易理解。《阿弥陀经》的注解,一个是莲池大师的《疏钞》,《疏钞》比较厚,是以华严十玄门的思想来解释的,一般人看不懂。还有一个是幽溪传灯大师的《圆中钞》,《圆中钞》纯粹是天台的教理。蕅益大师在写《要解》的时候就说“不敢与二翁竞美,亦不必与二翁强同”。“二翁”就是指莲池大师和幽溪大师,一个是净土宗祖师,一个是天台宗祖师。他说“不敢”就把自己放得很谦虚,后面加了句“不必”。不必是什么意思?我讲的跟你们不一样,不必跟你们比较。因为藕益大师突破了天台思想,突出了名号功德,天台思想要以“一心三观,实相为体,心观为宗”来解释净土,如果看智者大师的观经疏和四明知礼的《妙宗钞》就知道,天台思想要一心圆观十三观,然后往生。蕅益大师的《要解》跟之前的解释阿弥陀经著作都不一样,主要突出名号功德,所以后人非常推崇。

第二,藕益大师是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民国时代,佛教第一人。第一人是什么意思?就是没有人超过他,他是个全才,无论教理水平、开悟水平、持戒水平还是念佛水平,都无人超越。印光大师就讲,从明朝到民国他是第一人,即使放到隋唐高僧大德辈出的时代,他也毫不逊色。

三、二人思想,不易把握

虽然大家最推崇两位祖师,但是这两个人的思想,一般人不太容易把握。

(一)文钞庞杂,较难

印光大师看过善导和尚的著作,《观经四帖疏》从日本回流之后,他做过校订。他也看过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还有看过道绰大师的《安乐集》。他也经常推崇善导和尚,甚至直接告诉你要“全仗佛力”。“众生有何种力,只有无始劫来的业力,阿弥陀佛有愿力,可以让我们往生”,所以他经常讲“乘佛愿力,仗佛慈力”。他的思想比较偏重于善导和尚“靠佛力念佛往生”的思想。

但是他的思想也很圆融。第一,很多是用天台教理来解释净土。不过他也有自己的判教:特别法门和通途法门。其次,他非常推崇儒家思想,因为当时是民国时代,很多人简直就是禽兽,军阀混战,杀人如麻,大师就主张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来教化众生。所以,整个《文钞》非常庞杂、驳杂。甚至有人说,“我学了二三十年的《文钞》,差不多都能背下来”;但是印光大师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总结不出来。就是因为太过庞杂、驳杂。

对我们来讲,首先和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往生。如果不往生,就得去轮回,尤其年纪大的。年轻的可能还想着“今年死不了,明年还可以再学;明年死不了,后年还可以再学”,年纪大的就等不起了。善导和尚的思想非常简洁明快,“本愿称名,决定往生”,我们先把往生这个问题解决后,有余力可以看《文钞》。如果以善导和尚的思想去看《文钞》,会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我们知道,善导和尚是阿弥陀佛示现,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示现,把阿弥陀佛的东西搞明白了,再看大势至菩萨的东西,明不明白?就很明白了嘛,是不是?就像大学教授回头学小学的东西,看两眼就知道在讲什么。不然我们抓不住印光大师的思想,因为我们是凡夫。

(二)蕅益全集,广博圆融

那么,可不可以学习蕅益大师呢?蕅益大师的更杂。四川的一个出版社出版过《蕅益大师全集》,将近二十本,一长溜非常厚。第一本叫《阅藏知津》,“阅藏知津”是蕅益大师从出家就开始阅《大藏经》,直到往生之前才看完。每看一本书,就告诉你这本书写什么,所以就写了本书称之为《阅藏知津》。他是明朝后唯一看完《大藏经》的。像印光大师,有人说他也看完了,但他自己很谦虚,就说没有全看完,应该说大部分都看完了。

蕅益大师戒律的也写,教下的也写,天台的也写,阅藏的也写,包括门人成实法师给他编纂的《灵峰宗论》。《灵峰宗论》是蕅益大师的随笔,主要讲禅宗的内容,所以叫“宗论”。当然,净土宗的他也有写。那我们到底学什么呢?他比印光大师的思想更庞大、更驳杂、更系统,所以被称为明朝到现在的第一人,所以你也很难把握。

《要解》是他晚年的著作,是他思想的结晶。经历过大病后他才回归净土。一生的持戒、学教、参禅全舍了,这才叫真正开悟了。终于开悟了,悟到了什么?只有念佛。《要解》字数不多,他几天就写完了。

蕅益大师是个非常自负的人,自号“八不道人”,我不是天台子孙,也不是宗门子孙。当时他要找三个比丘成立个僧团一起如法持戒,结果没搞成;他就学教,当初注释《阿弥陀经》的时候,天台的不想用,唯识的也不想用,华严的还不想用,想自创一宗。然后就在佛前抓阄,三次都抓到天台,所以才用天台教理去写《弥陀要解》,不然的话就自创一宗了。

对于参禅,他说“虽然不敢说开悟,但是入手功夫是有的”。什么叫入手功夫?那是谦虚,就是开悟了,要不然怎么入?就这样的人,最后大病一场,躺在床上不能动。这时候,还能参禅吗?还能学教吗?还能持戒吗?钵都托不动了,怎么办?他说“每日只有含泪念佛”。

四、修学净土,直依善导

我经常讲,不是非学善导和尚不可,无论是谁,只要能往生我都学。但是找来找去,如果生死心切,发现只有善导和尚对净土这样的开显才能让我们百即百生、十即十生。我们学习善导和尚的净土思想,不是因为善导和尚是弥陀化身,也不是因为他开宗立教。虽然有这方面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只有善导和尚能明确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百分之百的往生。

(一)一心专念,正定之业

法然上人“五阅大藏”,把《大藏经》看了五遍,只为解脱生死,最后看到《观经疏》里有讲,于是回头又看《观经疏》,总共看了七遍,看到“正定业之文”突然明白了。“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正定之业”就是决定可以往生。为什么叫正定之业?为什么念佛能往生?“顺彼佛愿故”,念佛随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所以才能往生。是弥陀愿力让我们往生的,不是我们自己。这时法然上人就痛哭流涕高声念佛,为什么?信心百分之百,往生决定百分之百,这也是我们学习善导和尚净土思想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讲的时候会说他是弥陀化身,开宗立教,楷定古今,是为了让大家能生起信心。现在有人阅藏吗?没有。如果有能力阅藏,哪怕不是善导和尚,可能是张三大师、李四大师、王五大师,只要写到“靠阿弥陀佛愿力决定往生”,一样要依止他。因为这才是和盘托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和释迦牟尼佛的本怀,这才能让我们决定能往生,决定能了脱生死。

(二)抓住要点,仗佛慈力

印光大师的也好,蕅益大师也好,可以这么说,除非有很深的宿世善根,有很深的教理基础,不然的话抓不住要点。他们有没有这个点?有。比如印光大师讲“仗佛慈力”,讲“众生只有业力”,讲“念阿弥陀佛决定可以往生”,只是很多人抓不住。

曾有人拜见印光大师的时候说:“上次虽然差点得病死了,但我也不慌张,就是念阿弥陀佛,心也比较清明,唯一遗憾的是觉得佛没念好。”印光大师就说:“佛有什么念好念不好的?十念当得往生。”如果你这听到这些话,有没有信心?有。但是很多时候他也讲,“念佛要精进,念佛要努力”,是不是?所以,不是说印光大师没有讲到,而是你不会看。关键点就那一个,圆融点太多,所以你就看不透。

很多法师讲法也是这个问题,像踢球一样,眼看就临门一脚了,却又传回去了,就是不射门。昨天我们聊天还说到,某些法师讲念佛往生就像机枪打靶,“突突突——”,一看靶子,上面都是七八九环,就是没有一枪打在十环上的。你说他讲的不对吧,也对,因为没有一枪脱靶。你说他讲的真对吗?也不是,因为没有一枪打在十环上。

(三)学习教理,应契根机

《要解》是突破了天台教理的,如果以天台一心三观的圆观,往生可以具足上三土的功德,但是要有圆人根机才可以。蕅益大师不这样讲,他说,念佛就可以往生凡圣同居土,直接具足上三土的力用,“若非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何能臻此”。他告诉你心性之极致,持名之奇勋;告诉你持名就有这样的功德,因为名号本身的功德是万德洪名;但是他又告诉你这是心性的极致,为什么?他是站在天台宗的角度讲净土。因为他已经突破了天台,所以会告诉你名号功德;但是又离不开天台,所以又要讲心性,这你能理解吗?能理解就可以往生。

可以这么说,虽然蕅益大师讲的没问题,但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对一般人来讲,心性是空,名号是有,愿力是有,空有不二凡夫怎么理解?因为蕅益大师已经开悟了,他这样讲没问题。你呢?两眼一抹黑,要么空要么有,对不对?所以你没办法理解,不是说他讲的不好。印光大师就说“即使古佛再来注解《阿弥陀经》,也不会超过蕅益大师”,就是这个原因。不是他讲得不对,而是以凡夫为立足点来说,讲得太高了。对于我们的根机来说,理解不了。

当然,如果讲《要解》只讲名号功德那部分,信众听了也能受益,但是这样的法师很少,为什么?不学善导和尚的思想,很难有机深信;没有机深信,虽然也讲名号功德,但讲着讲着就开始讲心性,以凸显自己的修证水平很高。这时候,他讲得缠绕,因为没开悟;你听得也缠绕,因为是凡夫。

(四)若有余力,对比学他

学完善导和尚的思想,回头再看蕅益大师或者印光大师,更能明白他们在讲什么。如果佛中之王、光中极尊的化身善导和尚的思想学明白了,大势至菩萨化身、观音菩萨化身,其他菩萨化身讲的,怎么可能看不明白呢?一定能看明白,除非没学好善导和尚的。这样去看就能明白十三祖的思想是怎样的。

所以,我们提倡先学善导和尚的净土思想,有余力再看两位祖师的;如果没余力,不看也没关系。因为学来学去只有往生一个目的,对不对?往生成佛后,你写的不比蕅益大师和印光大师写的好吗?甚至不用写,张嘴就是经,是不是啊?佛都是出口成经。要明白这个道理。

当然,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善导和尚都过去一千多年了,你怎么知道他的著作流传到现在还是不是原文?他的思想是古代的,跟现代人合不合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所以要从源头到流派都搞清楚,这样才有把握。就像刚才讲的,往生不是99.99%,只是100%和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