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的文字来源于ai :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佛教经典中体现法界平等性与世间万象真实性的教义,其核心在于揭示一切现象的本质与佛的慈悲摄受。结合材料,可从以下角度理解:
一、法义内涵
是法住法位
指一切现象(诸法)皆安住于其本位,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功能性。如《观经四帖疏》中比喻的三辈九品众生:善者、恶者、无记众生虽根器迥异,但皆在法界中各有其位,佛的愿力允许其存在并接引往生。此即“法界缘起”的体现——万法各安其位,互不相碍。
世间相常住
世间万象(善恶、苦乐、染净等)看似流转,但其本质是法界功德的永恒显现。如《般舟三字诀》所言:“十法界庄严相永不散坏”,地狱、饿鬼等恶道虽苦,却也是法界真实相的呈现。佛眼观之,一切皆为清净庄严,无一法可增减。
二、佛的慈悲与平等
三辈九品同生净土
佛的本愿力平等摄化一切众生,无论善恶、无记,皆可依念佛往生极乐。如法师所举“九江坐船”之喻:通舱(恶业众生)、三等舱(无记众生)、一等舱(善法众生)虽苦乐悬殊,但最终“咸同一味”,喻佛力回施令众生平等得度。
实无一众生得度,而无量众生得度
《般舟三字诀》云:“令无量众生入无余涅槃,而实无一众生得度者。”佛的摄受超越有为造作,众生虽有差别,但法性本自清净,佛力不可思议地恒常召唤,众生一念回心即契入佛愿,所谓“即心是佛”。
三、修行启示
随顺法位,不生分别
修行者应认知一切现象安住本位,不执善恶、垢净。如材料中“昏沉住在暗处”即是对“等正觉”的体悟——烦恼即菩提,当下安住即见法性常住。
仰仗佛力,平等回施
众生虽业障深浅不同,但佛的慈悲摄受无有拣择。印光大师云:“佛力不可思议”,若能全凭佛愿,如子忆母,必得往生。此即“果地觉为因地心”的实践。
四、常见疑问
为何佛允许世间恶相存在?
恶相本质是众生无明的显现,但法界本具功德不因众生迷悟而增减。佛的慈悲非消灭恶,而是以愿力转化众生心念,令其“回心一念”即得往生。
如何理解“世间相常住”与无常观?
佛经中“常住”指法界本质的永恒性,而非执世间现象永恒不变。如《观经》所示,众生虽流转生死,但佛的愿力令其终归解脱,此即“常”与“无常”的圆融。
结语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既是宇宙的真理,亦是佛慈悲的体现。众生根器虽有三辈九品,但佛以平等愿力摄受,令其同归法性大海。此理超越凡夫分别,唯以信心体悟:一切存在皆法界庄严,一切众生终将同证菩提。
集生活、学法义和念佛一体的佛友圈上线,点这里访问
加网站管理员微信:5599341,进群学习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