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愿往生与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的区别?
ai 的回答:
您提到的“我发愿往生”与“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发愿的主体以及背后支撑的力量有所不同。
我发愿往生:这里的“我”指的是个人自己发起的愿望,希望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这种愿望虽然也是基于对阿弥陀佛信仰的理解之上,但它更多地体现了个体主动性的体现,即通过自身的思考、感受之后作出的选择。然而,这样的发愿如果没有正确理解和依靠阿弥陀佛的大愿作为基础,则可能因人而异,在实践过程中遇到障碍时容易动摇或退失信心。(常看到一部分念佛人退转了,这就是实践三辈九品的莲友,没有现身就获得不退转的保证!)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此句出自佛教经典中关于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之一的内容。“其佛本愿力”强调了阿弥陀佛在过去修行成佛前所立下的宏大誓愿——只要听闻到他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并生起愿意前往极乐净土的心念,就能得到往生的利益。这里的关键点在于:“闻名”不仅指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字,更重要的是理解这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意义,包括阿弥陀佛无量劫以来积累的功德、慈悲及智慧等。
“欲往生”的动力源泉来自于阿弥陀佛的本愿力,而非仅仅是个体自发产生的念头。这意味着当一个人真正认识到阿弥陀佛伟大愿力时,自然会产生想要依止这份力量寻求解脱的愿望。
由于这是基于佛陀不可思议的功德加持,因此能够保证所有真诚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最终都能如愿以偿,“皆悉到彼国”。
综上所述,“我发愿往生”侧重于个人层面的决心表达;而“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则揭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道理——即一切成就根本来源于佛菩萨的大悲心及其圆满成就后的利益回向给众生。后者提供了一个更为稳固可靠的基础,让每个生命都能够凭借这股强大的外在支持力实现自我超越,达到究竟安乐之地。简而言之,《观经四帖疏闻记中》提到,“闻名欲往生”的信心来源于弥陀的愿力摄化与给予,这是决定性的,确保了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不退转的地位。
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学习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