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乐的鲜花布满人间群交流会

南无阿弥陀佛。

大家晚上好。今天呢,我建了一个新群。这个群的名字呢叫做“把快乐的鲜花布满人间”。因为这个群了呢我想为那些比较苦的人设立这个群。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苦的人很多,即使学佛的人也有很多是苦的。那苦呢,就好比本来是一朵漂亮的鲜花,但鲜花后来就枯萎了。就像我们的心,它本来跟诸佛如来是一样的,但后来由于妄想、分别、执着,变成了一个凡夫心。但是我们这个群里面的人呢,可能连一个正常的人可能都比不上,所以说是这个心就可能严重地枯萎了。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这朵枯萎的花再次绽放呢?我相信一定有办法的。这个办法很多呀,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学、传统文化、佛教的人事啊都在积极地做这方面的事情。但是经过我自身的一些体验,因为我也是一边摸索一边体验各种教法,后来发现弥陀的信仰教法是最合适的。但是大家一谈到弥陀的信仰,很容易把它误解成“阿呀,就是我从这个娑婆世界到极乐世界去”,或者把它定位成“我死了以后,到一个无有诸苦、但受诸乐的世界”。因为我们念佛人,净土宗他不就是这样定义的吗?所以很多人一提到净土宗的印象,那就是老人念佛、老人的事情。年轻人他很多不愿意学习净土宗,为什么呢?年轻人的思想很活跃呀,看那些念佛的人都是老头老太太,都是要快死的人,所以年轻人呢他不愿意念佛。但是年轻人呢,他的确是很多烦恼,要结婚、要赚钱、要孩子、为老婆的事情、为领导的事情,他发现现实生活中烦恼反而更真实。

那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呢,那阿弥陀佛的这个极乐世界的教法能不能对我们现实生活中产生指导意义呢?以前我是没有这种体验的。我以前劝那些很苦的学佛的师兄,我就说“你多看看法义,多念念佛”。但是这个呢,好像有些师兄能够从这里走出来,那有些师兄呢,他的确是看了法义,也念了佛,他还是走不出来。那这个是为什么呢?我以前也没找到答案,但是后来可能是有一个特殊的因缘吧。因为我在前年的时候有个因缘,就是让我生了一场很大的病。那个病呢,基本上就是医药无效,因为吃药也不起作用。那个并不是像感冒一样的阳了,他可以恢复的。他就是一天天看着自己越来越瘦,从130斤在半年内就瘦到只有80多斤了。我想这种瘦的这么快,那可能就是癌症吧。但是我也不想去医院里确诊,医院我找过中医,中医给我的那些药我吃了也没有效。但是呢,我知道这个西医的这些手段,因为我平时也很关注这些养生的,就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就得了这个病。后来就是越来越瘦,就产生了快死的这种感觉。开始的感觉就像那种无常一样的,就是你平时生活得好好的,但是突然一下你好像不正常了。但是这个过程呢,他不是马上就死,他是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所以说有一段很长的过程,就在那里体验人快死的感觉。快死的感觉其实就是,不知有没有师兄体验过,其实它就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心里面非常痛苦。但是呢,这个佛号还在,所以说就是体验到那种苦哈哈的念佛,苦哈哈的等死,苦哈哈的等阿弥陀佛来接。但是过程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到去年4月份呢,稍微好一些,但后来去年8月份,我看到了慈法法师讲的法义。因为很早之前,可能在几年前,我就看到过慈法法师的一篇文章,他这个文章就是我发到群里面的那篇文章,叫做《把快乐的鲜花布满人间》。当时看这个文章,我对这个师父的印象,哎,我觉得这个师父讲的这个怎么从这个文字里面迸发出来一种快乐的感觉呢?哎呀,我觉得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师父写的文字有这么快乐。因为慈法法师他本身就是一个得癌症的患者,然后他两次战胜了癌症。那么他的这个教法也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也是净土宗,但他的这个教法透露着一种快乐。那么这个快乐,其实为什么我们这个念佛法门往生极乐世界呢?极乐世界不就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这样的一个世界吗?那应该佛陀传递给我们这个教法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教法。那我们为什么很多人他体验不到这个快乐呢?即便是念佛人,他也在念佛,我们经常会听到“你高兴就高兴念佛,苦哈哈就苦哈哈念佛,反正你要念这个佛号”。那为什么很多人他念了这个佛号,心里面其实并不快乐呢?这个问题其实如果一但解决了,那可以解决很多念佛人的问题。

那么如果解决了,也可以由这批念佛人可以带动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来学佛。所以说呢,我看这文章以后,哎,我觉得这个法义好像以前只是觉得这个文章写得很好,很快乐,但是后来在去年8月份的时候,我看了慈法法师的《现行果地觉》的一个视频,哎呀,那个里面讲的东西就是我想多年来想找的这个教法。所以从去年8月份以后,因为我以前也学过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我觉得我自己往生一定是没问题,对这个没有任何怀疑。但是我对那种苦哈哈的念佛的这种日子实在是不能忍受。也就是说,我死也还要很高兴地去见阿弥陀佛嘛,怎么我搞的这种苦哈哈的这个样子呢?所以说,从这个慈法老师传播的这个快乐的教法里面,我找到了这个法义的知识。

那么我先把这个慈法法师的这篇文章给大家放一下,大家可以体验一下这个文章透露出来的这种快乐。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的灵魂一定是快乐,一定是透达,一定是畅人心智,让人舒展的,一定没有一点儿遮盖与压抑的,那是一个彻底的,没有任何一丝蒙蔽的东西,这就是佛教。

这一点佛教徒认知的并不是太好,他们以修行、善事,甚至有寺院提出以苦为道,那都是埋没人性的。一旦埋没人性,一定出事情了!

极乐世界这个教法就是快乐,阿弥陀佛就是轻松、快乐、平等、如实。净土的快乐是彻底的。苦乐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动不感动得了你自身的心智;感动不感动得了群体心智;感动不感动得了一切有情的心智;你能不能让一朵枯萎的花开放起来;如果能,那你就是佛!什么叫枯萎的花呢?人苦恼,人就枯萎了。你让她开放起来,你让她有活力了,你就真是佛,你就觉悟了。

 所以我到哪儿都讲快乐,你没有意乐,没有快乐,你不要谈佛法!这个快乐是如实的,不是蒙蔽性的,不是占有的,不是阶段性的,它是透彻的,让人感觉到舒展的!

这一次我做出家人,我的愿望就是一定要把快乐传达给一切跟我有缘的人。第一次出家时,我希望大家离苦得乐,但我不知道大家离苦的焦点在哪儿,那时候认为学佛、修行可能还有一个焦点性的东西。现在我感觉不是焦点,而是普及,是你生命的每一刻都应该快乐!

 以前真是有焦点意识,所以我鼓励出家啊、或者鼓励大家去修行啊或者鼓励大家避开世俗啊。现在不!你当下一定要快乐,你当下的快乐就是真正的佛法!大家都需要快乐。世间的成败都不是重要的,你快不快乐太重要了!你不喜欢的就不要做,赚不赚钱都不要做,丝毫没有意义,因为你做了之后都是沉重!

 我给大家交流的主题就是一定要快乐,快乐一定要趣向于彻底。你快乐也是一生,痛苦也是一生,为什么要让自己不快乐?面对固执,你用快乐的温度融化它!

不管你在哪儿修行,都要快乐。在世俗中修行也要快乐,工作也要快乐,所以我们应该开极乐法会啊!为什么呢?让所有的人都高兴起来,让枯萎的心绽放起来,这可能比所谓的宗教名词要好得多。

我们汉传佛教太衰,衰就衰在不快乐,衰就衰在鬼文化——中国人死了就为鬼嘛,埋在墓壳子里,那是最暮气、死气的东西了,让人不快乐。西方人有天可升,我们有墓可去,这就把中国人给滞住了,你知道吗?这个墓文化在宗教、在佛教看来都是太沉重的东西了。

 所以为什么中国人一说往生阿弥陀佛国土,就说临终这一个话题呢?就是鬼文化造成的一个沉淀,它折射变形到临终如何如何。你怎么不活人要活鬼呢?你现在要临终,那不是活鬼吗?就是不解决当下问题,总是说死了怎么办!这是我们中国人必须得认知的一个大的背景,这个大的背景是灰色的。所以中国古代经典中偏偏就《乐经》给丢失了,大家不快乐了!我们中国人应该从中唤醒自己,我们这个时代再不走出来,人就得崩溃了。

 我们要把欢喜布满人间!要把鲜花布满人间!我经常有这样的境界,进入一个鲜花的世界。当你的心特别爽快喜悦的时候,闭上眼睛,整个就是鲜花的世界。因为你的心舒展,你就会有对应的感知。

 人不快乐不行!主要是人生太短暂,我们如果是八万岁,拿出来几百年受受苦也没啥,但现在人寿这么短,很快就没了,你还去受苦?划不来!

这个世间太苦了,所以世尊取灭之前一定要把净土法门这个快乐的法给大家,他说我于一切世间说此快乐的法门啊,没人承担,承担者一定是我的第一弟子!所以我一定要做佛的第一弟子。第一弟子,那是当之无愧的。做什么呢?就是快乐!快乐的修行人是佛的第一弟子,要把快乐传达给有情,这样你面对佛陀你不惭愧啊!要不然我们就掉链子了,世尊会说给你们那么快乐的方法,为什么不快乐?他肯定会这样“呵斥”的。

我得癌症的时候,天天快快乐乐地吃饭,快快乐乐地睡觉,从那儿开始启开了快乐,因为乃至恶性疾病时都快乐,还有什么不快乐?一下把这个快乐确定了!确定在什么地方呢?一切时处!所以我一回来就给大家受意乐戒,你要快乐!不快乐不行,佛教对人的启发真是只能赞美其不可思议!

 我们这个时代不能给人增加一丝的负担了,只能解放人类,修行更不能增加人的负担。本来世俗就是增加负担的,佛教所有的就是揭示一个休息、解放、超越、认知、绽放、回归,没有第二个东西!再有第二个东西了就要打个问号了。

 徘徊是人类主要的苦恼。二元世界造成了人类的徘徊,天地、男女、善恶、是非、大小、得失等等,造成了这样一个要不断选择的空间。我不选择了,只要快乐,再选择太辛苦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徘徊啊!很多人要离婚搞了一辈子,要结婚搞了一辈子,买房子搞了一辈子,太多了,这是人类共同的一个毛病啊!所以一定要走出徘徊,迈开你坚毅的步伐,走向那无对待的世界!那是个灿烂的世界,令人心智璀璨起来!

 以前生病时,他们问我师父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呢?你得病了啊。我说高兴是什么呢?高兴是本质在起作用,不高兴是因为你看的是表面现象。人丢失了本质,在表面上去迷失、挣扎、捕捉、权衡,太痛苦了,跳出这个圈子吧!

苦是迷失者的作为,迷失就会带来苦;快乐者是透彻的去向,是轻松的去向,是解放的,是舒展的一个真正表达。这个快乐不是你喧嚣一个东西、鼓噪一个东西,不是的!是我们宁静的心中流出来的一种光与喜悦,是一种流动。你故意去搞快乐,那太辛苦了,对不对?故意搞是不行的,它是从心灵深处挥发的。

      慈法法师甘露法语

      愿一切众生得到暂时的安乐、究竟的安乐。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文章其实并不长,大家再回忆一下这篇文章,它给人就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这种信息。但是这个快乐呢,它并不是来自于我们那种五欲之乐,我们认为那个五欲的,那其实它本质是苦的。因为这个五欲的乐,它下面紧跟着而来的就是苦。但是这个乐呢,这种乐实际是法味乐。这个乐呢,为什么会有乐呢?这个乐其实就是极乐世界的那个乐。这个乐呢,它一定是一个觉悟者的心理体验。大家知道为什么会苦吗?苦其实就是迷失者。那么为什么会迷失呢?这个文章里面就讲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有一个叫做二元对立的这种心态。看,徘徊是人类最主要的苦,二元世界造成了人类的徘徊。天地、男女、善恶、是非、大小、得失,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会苦,就是因为我们是站在一个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去生活的。那二元对立就是凡夫的本质啊,凡夫他就是一直生活在二元对立里面,有我有人有爱有憎。这其实就是我们为什么会苦,就是来源于二元对立。那么其实说到更清楚一点,就是我执、执着,执着有些东西可以抓在手里面,比如说钱啊,权利啊,男女关系啊,房子啊,还有这个身体啊,认为可以抓在手里面。其实大家去想一想,哪一件东西是可以抓在手里面的?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东西可以抓在手里面的,连我们最终这个身体他都是不可得的。所以这种不可得的这种真相里面,我们要抓,抓出一个东西,他就一定会产生负累。产生这种执着以后,为什么会有执着?其实就是二元的那种对立的思想。因为我们以前在善导大师净土思想里面,他不讲这些东西。善导大师净土思想里面只讲专修,念佛必定往生,杂修念佛千中难得一二。所以说善导大师净土思想里面,他很少谈心性方面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说白点就是,反正你只要念佛,愿意求生极乐世界,你苦就苦念佛,那乐就乐念佛,反正就念,念到临终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这个过程很漫长,这个临终,现在他临终之间,要可能会经过十几二十年。如果我们都是这种苦哈哈的在二元对立的这种思想里面去生活,他必然就带来各种各样的痛苦。那么怎么很好地解决这个二元对立的问题呢?那有两种方法,一种啊就是圣道门啊,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你把这个二元对立彻底搞掉,那是圣人,那我们根本就做不到。

另外一种呢,就是阿弥陀佛来了,阿弥陀佛把他成佛的果实给我们,我们直接拿这个果实来用。那么在这个呃,在这个一个词叫做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果地觉就是阿弥陀佛的觉,我们刚才讲的觉悟的,他就是会让人心得到舒展,他就一定是很快乐的。你看佛陀会有这种苦的这种感受吗?他一定是没有的。所以说果地觉他不是凡夫的觉,不是祖师的觉,也不是声闻缘觉的觉,也不是菩萨的觉,是果地觉,是彻底的觉悟。所以说南无阿弥陀佛,弥陀他把他彻底的觉悟做成了一个果,这个果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名号呢,通过音声相续的方法来传播于世间。

所以说我们念这个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叫做以果觉为因地心。但是我们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口里面念的这个佛号,但是心里面他跟这个佛号不相应。为什么不相应呢?那就是我们以凡夫心来念这个佛号。那凡夫心就是刚才讲的二元对立嘛。你以一种二元对立的那种心来念这个佛号,他表面上是念佛,本质上是念你的业。

那怎么了?就是比如说我在念佛,我是为了这个我的身体好,为了这个家庭幸福,为了求三味,求功夫成片,求一心不乱,甚至求我往生极乐世界。大家发现这个我刚才讲的这一串名词里面有一个什么特点吗?它前面一定有一个我,我我我我我我。所以说我们凡夫起心动念,二元对立的思想一出来,它就是我,我的什么东西,我的什么东西。所以说我们为什么会带来痛苦,就是我这个东西出来了。那怎么来让这个我消失呢?那就拿来阿弥陀佛的这个果地觉,这个果地觉里面就没有人和我,他就是超越这个二元对立的。我们可以认为这个凡夫的那个二元对立叫做差别缘起,就是他有差别的,二元的嘛。那么在果地觉为因地心这种缘起呢,它叫平等缘起。平等缘起就是说他看一切众生是没有差别的,所以说他看恶人和善人是一样的。为什么恶人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呢?因为在佛的眼里面,他没有善恶啊,他不是二元对立的这种思想啊。所以说我们只要做一个很简单的换位,我们把我们习惯的那种凡夫思维模式换一个思维方式。那么其实在善导大师的这个净土思想里面,在《观经四贴疏》里面,有一句话叫“佛眼相看,慈心相向”。就是善导大师也告诉我们,用佛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他就解决了我们刚才那个二元对立的思想,解决了我们的这个苦的问题。大家我们可以看一看,佛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他没有善恶的差别。所以说那个曾经伤害我的人,我用凡夫的这种心态去看,那肯定是他侵害我的利益,所以我就真烦了,我就跟他对着干。那佛陀来看刚才发生那个事情,哦,我们可以看佛陀电视剧里面,那个佛陀对他的敌人,那个提婆达多是什么样一个态度。他说提婆多是我的老师,提婆多那么为难佛陀,但是佛陀看提婆多是他的老师。为什么呢?因为佛看一切众生都是看本质,他不会看人的善恶。我们凡夫才看人的善恶。那么一个善人和恶人,他的本质是一样的,这个很不可思议。这一点就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基于这一点呢,那才这个佛法的这个正知正见才可以树立。基于这一点呢,阿弥陀佛他也救度恶人,因为佛陀看一切众生平等,他没有什么差别的,只是他暂时的迷惑颠倒。这在我凡夫看众生,他就是有差别的,容易喜欢不喜欢爱憎。那么我喜欢的我就抓取执着,我不喜欢的我就讨厌,我把它剔除掉。那其实用我们这种二元对立的生活,他就一定是会有痛苦的。

那么用果地觉为因地心这种方法,一个根本的法则就是说,他不是把这个我们的贪嗔痴慢这个烦恼把它熄灭了,熄灭了那是圣道法门。他只要如实的知道这个幻境是虚幻的,外境是虚幻的。就是说我们比如说我们可能别人伤害你的时候,那那那别人相当于你自己这个本人来说,就是一个外境嘛。哎,你可能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习惯于用凡夫的这种思维方式,那当然可能会跟他对着干哎。但是哎我们再可能跟他对峙几分钟,然后原来我们是一个念佛人,我们可以尝试着把自己从原来那种二元对立的凡夫的这个角度,换到刚才善导大师讲的慈心相向佛眼相看这个角度,换一个角度,哎换个角度,那就启用了这个平等的视角。那刚才那个伤害我的人他也是跟跟任何一个众生,他都具有佛性,他只是暂时迷惑颠倒。我们是一个念佛人,是一个觉悟的人,不应该跟他斤斤计较。如此思维,你就会会从一个跟他斗争的这种场景里面跳出来。其实那个佛陀他讲过一句话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伤害你,只有自己伤害自己。别人,他只是一个外境,但是别人说的那句话伤害了你,而且这个人大部分是可能是跟我们比较亲密关系的人,要不就是老公啊孩子啊领导啊。那一个路人,跟我们这个关系非常的远,他说的一句话,可能对我们这个份量就很轻。所以说我们恰恰就是容易被这些外面的这些境界所激怒,然后跟他一起跑,跑了以后就把自己带到那个泥泥泥沼里面,泥潭里面去了。所以说我们不习惯于换位思考,不习惯于用这个佛的这个视角来看我们现实生活。我们习惯于斗争,跟谁斗争呢?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斗争。大家不是跟外面那个人斗争啊,外面那个人只说了一句话,然后呢你你跟他说的那句话对你产生了影响,然后只是你被你刚才说的那句话的那个感受起了斗争。所以说我在群里面也发了一个视频啊,其实就是悉达多太子在快成佛的时候,他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那魔王来找他了,魔王找他的时候,悉达多太子他并不认识这个魔王是谁。然后呢悉达多太子跟魔王有一段非常经典的对话,我们可以再重温一下

“睁开眼,睁开眼!”

你是谁?

你的世界,人们叫我摩罗,我就是你的肉体,是你的六欲七情。

思想,终有尽头,我要进入精神的世界,不灭之处。

哈哈哈,现在你进不去了,你的修行就要到头了,无法超越!

你无法束缚我,我会将你驱逐。

你逃不出我的手心。傲慢、愤怒、虚荣、贪婪、幻想都是我的武器,来对付我吧!

悉达多太子回应“不,与这些战斗,我只会越陷越深。”

大家听到刚才魔王对悉达多太子讲的那句话了吗?就是“来对付我吧,来对付我吧。”佛陀、悉达多太子怎么说“不,与这些战斗,我只会越陷越深。”

其实我们为什么会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情绪“来对付我吧,来对付我吧。”魔王扮演的角色就是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欲望。这个“我”呢,“来对付我吧,来对付我吧。”我们就恰恰中了这个魔王的诡计。虽然我们也念佛,但是我们用念佛的方式来对付自己,是对抗自己。念着佛号是用一种对抗的心理,是用一种对治的方法。

那对治的方法为什么他起不了什么作用呢?因为你把这个虚幻的东西当成实有的了。我们那个情绪它是变来变去的,它没有什么实质的,它今天可能会不高兴,明天可能又高兴了。但是你用一种对治的心态来念佛,其实你就把这个情绪当成实有的了。所以说用对峙的方法就是“来对付我吧,来对付我吧”。那其实你虽然在念佛,但是你其实本质上还是念业,因为你的心是在念业,只是嘴巴里在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再次入虚幻的轮回,我将从业体轮回中解脱。

不可能!

无欲可触。

后面我们就不看了。我这次给大家讲了一个重点就是“来对付我吧,来对付我吧”,其实就是我们很容易跟自己的情绪做战斗。所以说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呢?其实就是这种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来对付我吧”,他对付他一定是二元的东西。如果你是一元,他就没有人物啊,他怎么对付对付呢?所以说我们其实这个教法的核心就是拿阿弥陀佛的这个果地觉来观察我们的生活,就是以一种觉悟者的这种眼光来观察世间的人事,让我们从一个当局者变成一个旁观者。

旁观者就是一个觉悟的这种姿态,觉悟的姿态观世间,他就不会迷在那个现象里面,从这个二元对立的这种思想里面解脱出来。所以说这就是用这个方法,用一个佛陀的这个视角来看这个世间的事情,一切都变得非常简单。

但是我们不太习惯用这种方式,我们习惯了用凡夫的这个视角来生活。所以说呢,我们一旦学会了这种生活方式以后,哎,你就以后对这个烦恼的事情、二元对立的事情再也不会怕了。我们用这个佛陀的眼睛来看这个事情,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一个迷失的这种当局者变成一个觉悟的旁观者。如此一来生活,他就很轻松啊。真的,大家一旦能够去实践一次,你就会习惯于这种方式,非常简单。

有一个老太太哦,她实在听不懂这个教法是什么,但是她就给这个方法起了一个外号,这叫“佛来了、佛来了”,她每次遇到问题,他就提醒自己“佛来了,佛来了“来对付我吧,来对付我吧。”。

佛来了其实他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我要用佛陀的眼光来看这个事情,“佛来了、佛来了”。那么第二个呢,你也可以认为那个人是阿弥陀佛安排来的,就是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阿弥陀佛经里面什么,一切都是什么,阿弥陀佛法音宣流变化所作”。那其实我们这个极乐世界,我们这个世界,其实有很多极乐世界来的这个菩萨,他在这个世间来,他就是阿弥陀佛法音宣流变化所作啊。他来这个世界就是来成就我们的。其实这就是印光老师讲的,我们看一切人都是菩萨,看我们自己就是一个凡夫。“佛来了、佛来了”,就提醒我们不要站在凡夫的这个角度,不要站在二元对立的角度去处理这个人事物。我们要用佛的这个角度,以果地觉作为我们的起心动念。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用阿弥陀佛的这个觉悟来做我们的起心动念,这就叫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透过阿弥陀佛这个眼睛觉悟。为什么叫果地觉?他最重要的东西叫觉,觉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如果不觉悟的话,那那就等于只能苦哈哈的念佛,苦哈哈的受这种不好的体验,那还要活很长时间,才会临终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够把当下的事情处理好呢?因为我们以前学的那个教法他容易认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那这个既然这个娑婆世界是要舍弃的,那他可能会是极端的人,他会变成舍弃,厌离生活,他对生活中所有的人事物都不感兴趣,他会觉得越快越快,死到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更好。其实这是极大的错误,这是对净土法门的极大的误解。我们厌离娑婆,是厌离娑婆的轮回性,厌离娑婆是厌离他的轮回,但是我们可以热爱生活,这个并不矛盾。因为我们生活,我们处处都可以让我们作为一个觉悟的对象,让我们作为观察的这个对象。就像六祖大师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佛法,恰如觅兔角。

所以说这个佛法一定是跟生活是结合得很紧密,他不可能脱离生活。另外有一个极乐世界,他一定在生活中体验这个极乐世界的教法,让我们心得到舒展,这才是真正的佛法,这才是真正的念佛法门。而不是说我们期望,等到临终的时候,死到一个没有痛苦的那个地方,现实生活中那就苦哈哈的念佛,这个并不是好的方案。

所以说呢,我们以前可能对这种心性方面的法义啊,讲的比较少,因为我们一讲这个真谛就是念佛往生,念佛往生。但是宗风俗谛里面,我们很难落实这个,因为为什么?那个太难了。我们习惯于用凡夫的这种看上去宗风俗谛,看上去有点像传统文化的感觉。但是呢,用果地觉为因地心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我们换一个思维方式,从我们以前习惯于二元对立的这种思维模式里面,换到用佛陀的这个果地觉的这种,用佛陀的这个眼睛来看这个世间,慢慢地观察这个世间的人事物,再以一种觉悟者姿态来生活,那你就会彻底地解决以前我们好像生活跟念佛是打成两片的这样的一个弊端。

以前我们学的法义是为了念佛往生,念佛往生,那你现在还活着啊,你不能马上去极乐世界,你活着这十几年怎么办呢?那各种各样的苦怎么办呢?那以前只能苦哈哈的念佛啊,那我们现在可以不苦哈哈的念佛啊,是吧?

所以说为什么我要建这个群,就是想把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法义传播给大家。但是大家可能一定会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一些门户的这种见解,哎,好像你怎么好像又不跟善导大师学了,又跟另外一个师父学了。其实这种思想就是说,就是我们比较执着于这种,就是就是我,因为为什么我执着执着于这个,那么就是这个教法跟善导大师这个教法,它的根源是一样的。因为善导大师这种思想,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切善恶凡夫,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这是善导大师的一种思想,他是乘佛愿力而生的。其实乘佛愿力就是舍弃了我们自己的这个自力。那么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呢,他也是乘佛的愿力,因为果地觉它就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它不是说要我们自己去修行,自己去念佛,那个凭什么功夫,果地觉是已经现成的,我们只有拿果地觉来使用。所以说我们经常也会听到果地觉为因地心这样的一个名词,但是以前呢,我们可能认为果地觉为因地心只是一个佛教的名词,不会在生活中去使用它。

所以说呢,这个教法它就是,用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他既是念佛法门,也是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各种烦恼的法门。所以说这个教法对于年轻人是非常的好,一个年轻人,他思想比较奔放,以后有各种烦恼,那么年轻人他以前是不愿意念佛的,为什么呢?他一看念佛就说他老人的事情,那现在果地觉为因地心这种方法,他等于说让你也去折腾,但是你是在佛法这个范围内的折腾,他始终不离开念佛,但是他讲的东西,讲的心性方面的一些东西,因为大家一旦谈到心性,就容易想到圣道法门,那圣道法门不就是谈修心了吗?我们把这个心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就是要修这个心。那现在这个,你现在谈修行,是不是就是圣道法门?其实不是,因为圣道法门他是自己自力修行,那么果地觉为因地心,他是不用修,直接拿已经成熟的阿弥陀佛的这个果来当做我们日常生活中来使用。所以说它不是圣道法门,也不用我们像圣道法门那种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知道吧?南无阿弥陀佛!

大家待在这个群里面,慢慢地看我每天发的法义,希望大家呢,不要发法义,为什么呢?这样会干扰一些师兄,就说这个法义有专门人来发,以后呢大家慢慢子,慢慢子,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点障碍,因为慈法法师的这个口音比较重,他是河南人;再一个呢,就是他的这个文字里面,有很多大乘佛法里面的那些词语,比如法性啊,那个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啊,无自性啊,或者随顺啊。

大家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并不太习惯,但是你,你泡在这个群里面,泡一段时间,慢慢地体悟,慢慢就会有收获。很重要的就是我已经趟过这一趟水了,大家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阿弥陀佛!好,我就讲这么多,师兄们有什么想发言的没有?

南无阿弥陀佛!那后来你是怎么好的?

这个人他一快乐,他这个心一舒展,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药,他就就好了;他心不舒展,他就在那里苦哈哈地念佛,那现在就正常了,心得到舒展,他就就是一个最好的药,就好了就这样。有没有什么想提问题的请啊打开这个麦克风,大家在群里面待一段时间,慢慢的慢慢的体会,就真的有,有作用的,阿弥陀佛!

师兄好师兄好,哎就是说嗯白天,嗯白天,因为我不方便提,我那个叫什么,有一句话,就是说一切众生是心里的影像吗?那是不是能够再清晰一下,我有点糊——

糊涂是吧?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拿一个镜子,我们照所有的东西,那个镜子里面就会显现出人和物,但是那个镜子里面的那个东西,它是一个影像而已,它并不是这个物的本身,这就是我们人的这个心,也跟一个镜子一样的,它可以照见外面的一切东西,看到人,看到什么狗啊。但是这只是我们心中呈现的一个影像,这就是一个例子。第二个例子呢,我们可以看一个电影院的屏幕,那个屏幕上也可以出现很多人事物,我们看电视剧,看那个电影不就是看这个东西吗?但是这个这个电影一停止了以后,他就是还是一个电影院的这个屏幕,这个屏幕上什么都没有,所以说我们看到的东西都是只是这个演电影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影像而已。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看呢,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把现实生活中的那些事情,那些人看得很真实呢?就是因为我们是站在这个凡夫的这个角度,就是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那么世界角度来看,他看到的东西就是很真,认为是很真实。但是呢这就像我们在做梦的时候,看到梦里面那些很恐怖的情景,他也是很真实的,看到梦里面的男的女的也很真实的,但是这些东西都是影像,那第二天醒来,那你梦里面的东西不就是没有了吗?他不就是影像吗?嗯那么你醒来,不就像电影院里面那个电影结束了吗?也是影像吗?就是我们看佛陀来这个世界,就只是告诉我们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梦幻泡影里面,第二件事情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从这个梦幻泡影里面觉悟,醒来,醒来以后你就跟佛陀是一样的,是个觉悟者,他看一切众生都是虚幻的,就像我们看昨天晚上的梦一样的,就是这个意思。

文字上面可以去可以理解,但是呢在嗯在生活当中可能还有一点差距,然后再再实践实践再想想,

就比如说我我们昨天晚上在房间里面做梦,对那那这个房间里面呃你在做梦的时候,你感觉你到美国去了,到北京去了,到上海去了,是吧?嗯但是你实际上还是在这个房间里面,一一动不动在那里睡觉,让别人看看你就是在睡觉,但是你看你自己就是去了北京,去了上海,就是他就是这样子的。所以佛陀看我们他他就知道我们其实就是不生不灭的,就是从来就没有离开极乐世界,就是我们只是做了一个无明的梦,梦里面就就六道轮回里面,就是像现在我们在做梦的那种情况,是一模一样的。师兄是不是啊?你说你说。

我们我们那个梦一醒来不就还在那个房间里面吗?所以说我们这个六道轮回的梦一醒来他就在极乐世界里面,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极乐世界,只是我们做了一个梦,我们感觉去了北京,去了上海,我们是在极乐世界,但是我们现在做的梦是梦到了我们在娑婆世界,知道吧?我们梦到了我们梦里面有男女老少,有喜怒哀乐,执着于这个梦是真实的,就受苦呗,就轮回啊,就是这样的。

是不是一个是从本嗯本质上面去看,还有一个就是说嗯我们是虚妄的对吧?

就是从从这个世界的角度去看,他就觉得很真实,世界的角度就像你在梦里面看梦里面的人;你站在法界的角度看,其实你看到的是自己做的一个梦,是一个梦幻泡影。法界的角度看,就是一个觉悟的角度,觉悟者的角度来看。所以说我们为什么要实践这个教法呢?就是我们把自己从一个做梦的人变成一个觉悟的人来生活。就是这样子,你会跟梦里面的人去较劲吗?不会吧?你看你梦已醒来了,你会跟他去较劲吗?那个人还欠我20万,哎那个人还出轨了啊,做了个梦而已,觉得好笑吧?

是,但是因为嗯可能是这样的,高度不一样,所以思维的时候,没有思维的这么这么开,所以说一直在就是说困在这里边,只能看众生,就是说即使不是阿弥陀佛,可能遇到事情就是这样想啊,他们是阿弥陀佛。

所以说我们不习惯于,离开这个凡夫的心来生活嘛,我们嗯我们习惯于这种凡夫的思维方式,习惯于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不习惯于这种觉悟者的这种角度来看,知道吧?

是,所以说要慈心相向,要佛眼相看,是这样看,是吧?

对你你看到的东西都是梦幻泡影,你会跟梦里面的人去要讨债吗?不然他,他是个虚幻的东西呀,你可以跟梦里的人去较劲吗?

那是不是遇到事情就这样告诉自己,然后慢慢慢慢用了就行了?

对没错,遇到事情,你可能刚开始几分钟他都不知道,但是你慢慢子也醒悟过来了,这就叫觉悟。那觉悟的时间有长有短,你可能当下就觉悟,那你可能隔了一个小时才觉悟,那你可能第二天才觉悟,这都没问题啊。就是这个觉悟的这个时间,就是你,你熟悉这个思维方式的这个程度,你对这个思维方式越熟悉,你就觉悟的越快。甚至你可以当念就觉悟,你一起心动念你就觉悟了,就这样的,嗯多好啊,对不对?那这样的话你就你就任何事情都不会害怕了。

那就是遇到事情就是改变思维方式,对吧?对对对。

哦哦好好好。嗯再次再次,再次实践再次实践体会啊,感恩师兄,感恩师兄!

那这样的话,我们念的这个佛号是有意义的,我们以前就是念着佛号是等待往生的,我们现实生活中去找其他解决方法,找传统文化,找心理学,找什么身心灵的东西。它就跟我们所学的这个佛法,就脱节了。我们现在就是我们可以,以一个念佛人的这种这种不离开念佛,也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多好啊,是吧?

是,是,确实很美好,

因为你去体验就说这个美好要你自己去体验,你体验了以后就觉得真的好,你不体验那就是苦哈哈的念佛,就是这样的。

嗯,现在好多了,不像以前的开始学信愿行的时候,真的确实是很焦心。就觉得想往生,但是不知道怎么往生,就天天担心这个临终怎么弄;这个念佛号不一心不乱怎么办。就是很担心那个时候,现在确实是要好很多。感恩师兄,阿弥陀佛。

那个佛坚师兄嗯,那个果地觉因地心应该怎么解释啊?

果地觉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因地心就是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但是我们现在会有一种情况,就是只是嘴巴里念,心里面他跟这个名号并不相应。所以说这个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因为如果我们不用果地觉为因地心的话,它就是凡夫心在起作用,一直都是凡夫心。那果地觉为因地心就是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来代替我们的起心动念,就是叫果地觉为因地心。但是我们念的这个名号里面,这个名号是有万德的,他会体现出慈悲智慧与方便。所以说我们如果只是嘴巴里念这个名号,心里面跟这个名号不相应的话,他只是,嘴巴里在念,他心里面他得不到这个法喜,也得不到这个名号的这个相应的利益,就是这个意思。就是,那就是念这个名号的时候你心里应该是怎么想呢?

心里面其实并不要你在念名号的当下你就念这个名号,并不要想什么,但是你不能就是说你念这个名号的目的是很重要的,那是你念这个名号的发心是很重要的。那有些念有些念这个佛的发心为了我身体好啊,为了我挣钱啊,为了我官升能够顺利啊,为了我我我我我,都是为了我,其实这样的话他就跟这个名号不相应,知道吧?但是就是为了我往生,为了我往生,也跟这个名号不相应。为什么哎他就被他就觉得哎呀为了我往生应该很正常啊,我不就是要我往生吗?大家听到没有,我往生我往生,都是我,所以说跟这个名号是不相应的。为什么很多人念念念,他得不到这个真实利益,他就是我往生我要往生,就是这样子。这个其实还是在念,念,念我执,就这样是的。所以说我们我们念佛要跟那个名号名号的这个意相应,就是昙鸾大师说,你要跟这个名号的光明智相相应,

我我现在是我现在是这样子的啊,这件事情我现在是念佛的时候有些时候可能都不想,但是乱乱杂想什么,这些都是不得干肯定持久的啊,就是有些事情来的时候,哎呀我在想反正就是说阿弥陀佛就是反正我是反正要回到极乐世界的,你该来的都来吧,但是我把自己现在该过的日子过好,这样这样子可能还是还是应该是这样子想是比较比较那个的,可能,就是我觉得就是把那个枯萎的鲜花就是让他灿烂的开放,绽放就是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好。

为什么能够绽放呢?就是你如果有我的话他就很难绽放,嗯你要你要把这个我去掉也太难了。所以说有一个方法就是,你用,你用一种观察的方法来觉悟这个事情,就是说你既不是要把我去掉,但是你可以觉悟这个外面的这个境界是虚幻不实的。你就不会哪怕你的身体生病,其实这个身体他也是虚幻不实的。

这个真的是有点难,觉得很虚幻。

对啊但是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得癌症以后拼命去去化疗啊,放疗啊要切啊割啊,其实就是把这个病当成实有的东西要对抗它,所以一对抗它,他就认为这个东西是实有的。

那我们我们不认为他是实有的,我们慢慢的调整心态,调整生活方式,那就慢慢的就会恢复。知道吧?

其实也可以往这个角度来讲,就是假如事情来了就觉得哦我这个身子就是来受这个业报的,业报受掉了也就好了。这个这个角度可能会不会就是更好一点,更容易接受一点?

嗯,就是慢慢子你,你泡在这个法义里面,慢慢子会会体会到一些,就像《往生论》讲的那些东西,其实还是非常好的。就是我们可能有时候觉得太麻烦了,就干脆念这个佛号不就可以了吗?有时候我们念这个佛号的时候,你以什么心态来念这个佛号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觉得我这段时间念佛号收益是还很大的,但是呢前两天看到你就是说这个什么枯萎的鲜花要让他灿烂的绽放啊,我感觉到这个是非常好的。就是你念佛号,有些时候的话会觉得,咦,好像又觉得好像很空虚无聊啊什么,有些时候也会出来。但是有这一个的话我感觉到又有意义起来了现在。

嗯是啊,所以说每个阶段需求不一样嘛,就是你慢慢子看看那个《往生论》里面的那些经文呐,听听那个慈法法师的那个解释啊,你你的心就会慢慢会绽放的。

嗯对,会绽放!这个我觉得真的是太好了,这个东西真的是你这个人生就完全就是不一样的,往生还是能够往生,但是你的人生就是已经完全不一样,完全就改变改观了。

是是啊是啊,就是极乐世界这个教法本来就是一个快乐的教法,他不应该是一个苦哈哈的念佛,知道吧?这是不正常的。

观念很重要的,其实真的很重要。好谢谢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吧,啊阿弥陀佛。好,再见。

网站管理员微信:zhdhtv,学习交流群: